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金融为民谱新篇 守护权益防风险
华能贵诚信托: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守护金融消费者的美好生活
华能贵诚信托与外卖企业联手进行防诈宣传。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便利性、规范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惠民利民政策。金融机构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环境,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持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另一方面不断推进金融文化建设,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引导,提升行业良好形象,营造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新形象、新风尚。
  金融服务惠民利民 人民群众应知需知
  1.明确自身需求,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金融消费者在投资金融产品前,应对自身财务情况、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预期投资收益、流动性需求等进行综合权衡,结合自身需求,合理运用金融工具作出财务规划和金融决策。比如银行理财相对稳健,但收益不高,适合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消费者;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权益型公募基金,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大的影响,但可能有较高的收益,适合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消费者;信托计划投资门槛相对较高,收益相对适中,主要适合有一定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消费者。
  2.了解金融政策和投资规则
  金融消费者在投资前要了解各项金融政策和投资规则,既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又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非法金融活动。消费者可从官方渠道了解金融政策、金融消费和投资理财知识,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网站,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官方网站等。金融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宣传活动了解储蓄国债知识、长期债券市场基础金融知识、资本市场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等最新的金融政策和监管要求,对可投资的金融品类有基本认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3.选择持牌金融机构
  持牌金融机构受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管理,有完善的内部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有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通常需要投资者配合完成风险评估后方可选购产品,能够较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金融消费者应认真配合金融机构的投资者风险评估,了解自身的风险等级,理性购买适合自己的产品。
  4.充分了解拟投资的金融产品
  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合同等法律文件,充分理解金融产品的各项要素,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风险提示和免责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不签署空白合同,不听信口头承诺。
  5.管理投资预期,对决策负责
  金融产品坚持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金融消费者可以从购买的金融产品中获得合法利益,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
  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金融消费者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在做出金融决策时,应该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坚持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原则,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权衡利弊,谨慎决策。
  6.了解征信知识,珍惜和维护个人信用记录
  金融消费者应了解征信常识,认识到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个人征信报告的查询方式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通过部分大中型银行的的网银或手机APP查询,线下可通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点柜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点及部分商业银行服务网点自助查询机、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部分网点的智慧柜员机查询。消费者应定期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注意及时归还贷款、信用卡欠款等,避免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和经济损失;一旦出现逾期还款等不良信用记录,要向正规的金融机构咨询正确的信用记录更新方式,不要轻信“征信修复”等诈骗行为。
  依法理性投资维权 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消费者在参与金融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特殊情况或纠纷。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金融消费者应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比如向金融机构投诉沟通,向相关责任主体的上级政府监管部门、当地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遭遇非法金融活动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寻求法律援助等。同时,金融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理性维权,不要轻信非法“代理维权”的宣传,以免落入非法金融活动陷阱。
  当前,各种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时有发生,金融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不断提升反诈防骗“免疫力”。一是要坚信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切不可听信低风险、高收益等虚假宣传,落入金融诈骗圈套或购买自身不能承受的高风险产品;二是提高反诈防骗意识,通过持牌金融机构的官方渠道办理业务,网上办理金融业务时应注意核实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对陌生电话、不明信息保持高度警惕,接到与金融业务相关的电话或短信,务必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三是要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不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个人信息,不要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等敏感信息,不要随意点击不明网址链接或或回复信息;四是警惕打着维护消费者利益的“代理维权”黑灰产、“套路贷”、非法荐股、虚假征信修复等不法行为,不要盲目跟风和冲动交易;五是要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提高识别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及洗钱犯罪的能力。
  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培育弘扬金融文化
  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仅需要消费者自身提高金融素养、增强防风险能力,更需要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依法合规经营,重视诚信文化建设,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
  金融机构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不断完善产品设计、营销宣传、客户服务等环节的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教育引导从业人员树立诚信理念,规范营销行为,严格执行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目标客户“三适当”要求,从源头上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诚信文化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公司经营全流程,成为从业人员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价值取向,提升行业良好形象。

  华能贵诚信托表示,愿与广大金融同业和消费者携手,坚持从守护金融消费者根本利益出发,提升金融服务,打击非法金融行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共同构建更加安全、健康、有序的金融消费环境,以坚实的文化力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力守护金融消费者的美好生活。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