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平安黔南
第06版:平安黔南
第07版:区域
第08版:理论
标题导航
联出邻里情 共绘“同心圆”
法治教育伴我行 争做守法好少年
都匀市公安局匀东派出所:突出主防功能守牢前沿阵地
中秋有“警”色 平安月更圆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联出邻里情 共绘“同心圆”
——荔波县探索创建“五联共治”边界治理模式
■ 通讯员 罗春菊 记者 罗翔
“民警们的联合治安巡逻,让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驯乐苗族乡镇北村村民梁运昌在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集市上看到佳荣派出所与驯乐派出所的民警联合治安巡逻时高兴地说。
荔波县佳荣镇地处黔桂两省(区)三地(州)五县七乡镇的结合部及边贸中心。该镇总人口近1.8万人,少数民族占94.5%,全镇12个行政村中,有8个村与外省县(市)相邻。毗邻地区经济合作、商贸流通、劳动就业、婚恋往来等方面交流较为密切,加上多民族杂居,社情民情相对复杂,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边界地区的社会治理成了一道难题。
难题如何破解?近年来,佳荣镇以镇综治中心为联络站,积极同接边乡镇探索创建“党建联创、事务联商、矛盾联调、治安联防、普法联宣”的“五联共治”边界治理模式,共绘社会治理“同心圆”。
如今,过去的“三不管”变成了“大家管”,形成了“有事没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好商量”的和谐氛围。连续15年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搭建边界“连心桥”
“对边界矛盾纠纷,坦诚相见,加强协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处理纠纷无私心,客观公正地处理好边界矛盾纠纷……”日前,在佳荣镇大土村与黔东南州从江县加鸠镇长牛村一季度一次的党建联建联创座谈会上,双方就进一步开展边界地区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纠纷调解、移风易俗等方面达成共识。
大土村与从江县加鸠镇长牛村、加勉乡加坡村接壤,利用山水相连、民俗相同、语言相通的优势,以创建“亲情边界、和谐边界”为目标,通过党建联创、事务联商、隐患联排、纠纷联调、村民联治打造“五联共治”模式。近三年来,大土村与接边乡镇、村围绕边界共治、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面举办座谈、联谊等活动10余次。
“要想破解边界区域治理难题,单靠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协作才能助推边界区域和谐发展。”荔波县佳荣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李荣峰表示,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解决边界区域社会基层治理“责任不明”“沟通不畅”等问题,佳荣镇积极探索“党建+边界治理”体系,推动交界地双方乡村党组织联创、干部联手、群众联情、治理联抓,形成边界社会基层治理沟通协调机制,共同维护边界地区和谐发展。
党建联创打通瓶颈,筑牢了“边界堡垒”,取得了实效。以大土村为例,通过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共培养11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至今大土村已经实现73年来无一例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20多年来,没有一起边界纠纷,成了少数民族边界地区基层治理的典范,2022年,大土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唱响边界“和谐曲”
“感谢政府帮我们多次调解,今天终于搞清楚了,也解开了两地群众几十年来心里的‘疙瘩’。”2020年6月5日,双方纠纷村寨签订了边界纠纷调处协议,一起长达40多年的林地权属纠纷被圆满解决。当地群众形象的评价两村变化:过去聚会为打架,现在聚会为打球;过去见面要吵架,现在见面邀喝酒。
佳荣镇甲料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乡山岗村在下尧旺屯的“吴山坡、下金明坡、果登坡”3000亩山林边界纠纷长达40多年,政府及相关部门曾组织过数次调处,因界限不清,各方意见分歧太多,均无法达成协议。该纠纷问题也成了双方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进步的阻碍。
2020年3月5日,荔波县佳荣镇综治中心立即启动边界联合调处工作机制,组织两地的司法所、自然资源所、林业站及村两委人员协商调处方案,翻山越岭到纠纷地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邀请了两地“苗王”“老党员”“寨老”等参,成功将这起矛盾纠纷化解。
“边界纠纷,从古到今都有,关键是问题发生之后,我们两地如何通力协作把矛盾纠纷化解掉。”荔波县佳荣镇综治中心主任潘敏休感慨地说,近年来,佳荣镇与接边七乡镇建立边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区域协作机制、纠纷联合排查制度和边界乡镇人民调解协作机制,成立边界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边界“事务联商”行政合作协调委员会,还在边界村设置和谐边界联络站和联合人民调解室,通过群众诉求“一窗口”受理、“一本账”管理、“一揽子”解决、“一张网”共治的服务机制,确保接边区域群众反映诉求“就地解决”。
“以前村与村之间联系少、感情淡,村民时常因林地、用水等发生矛盾纠纷,为一些小事闹上法庭。”潘敏休介绍说,自从“五联共治”实施以来,边界群众亲如一家,以前不敢想的共同修路、立碑坊等民生难事,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织密边界“安全网”
走进荔波县公安局佳荣派出所指挥中心,电子大屏上正全方位监控着边界地带的“一举一动”。
去年6月17日上午,佳荣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自己将摩托车停放在路边忘记取钥匙,用车时才发现车不见了。民警立即赶往案发现场,对周边的监控视频进行分析,很快锁定了嫌疑人。但发现嫌疑人已驾驶摩托车离开佳荣镇,往环江驯乐苗族乡方向逃去。佳荣派出所立即通过警务协作机制,与环江县公安局驯乐派出所取得联系,经驯乐派出所大力协助,当天中午将嫌疑人抓获,并将摩托车交回了被盗群众手中。据办案民警说,这起案件从接警到抓到嫌疑人到归还被盗物品,前后仅三个小时,这得益于边界联防机制下的效率最大化。
“我们还在接边及‘插花地’组建了8支由村综治干部、村辅警、村干部、网格员、村民组成的边界联防巡逻队。”潘敏休介绍,通过每天“鸣锣喊寨”,一体排查整治边界治安、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矛盾纠纷、森林防火等问题隐患,构建形成派出所警务联防、村辅警卡点联查、接边群众志愿联巡的“三联一体”工作格局,织密边界“安全网”。
此外,佳荣镇与接边乡镇不定期开展普法联宣活动,携手制定法治宣传方案,将法治宣传内容与民俗文化节日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村民轻松学习法律知识。同时利用巡逻车循环播放法治教育音频,让“一锣敲双边、喇叭响两地”成为接边地区法治宣传工作常态。
“现在,边界地带巡逻频率高了,对违法犯罪分子起了一定震慑作用,我们安全感也更强了!”“边界之间的纠纷越来越少了,两地村民也越来越和谐了……”现在,佳荣镇边界堡垒越来越牢,社会治安也得到了两地群众的认可。
“多年来,边界地带是治安环境相对薄弱区域,跨省流窜违法犯罪、边地纷争、赌博盗窃等时有发生。因此,精准打击违法犯罪、整治边界治安乱点、做好基层治理服务等成为我们派出所努力的方向。”荔波县公安局佳荣派出所所长石玉文说,针对边界治安特点,该所与接边七个乡镇派出所建立“信息资源互通共享、重大突发事件互援共处、社会治安互研共管、矛盾纠纷共商联调、优势警务资源互补共用”的警务协作机制,达成了治安联防协作和工作交流机制,调动接边派出所警力协同作战,提升乱点“联治”和犯罪“联打”成效,也破解接边偏远地区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
从“无人管、管不住”到联建共治,再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如今,佳荣镇“五联共治”的“五联”社会治理格局越来越好,联出“兄弟情”,联出边界稳,联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