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生态“高颜值” 发展“高质量”
— —美丽中国建设里的茅台实践
茅台厂区。

蜿蜒的赤水河,滋润了两岸青山,哺育着无数生灵。

  ■记者 李勋
  群山间,赤水河奔流而下,依山而立的茅台厂区鳞次栉比、错落有序;厂区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车间里制酒工人挥汗如雨……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画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多年来,贵州茅台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增水、提气、保土、护微、生态系统平衡”五大专项工程,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企业发展高质量与绿水青山高颜值相辅相成,用实际行动和显著成果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34.51亿元,同比增长17.56%,净利润416.96亿元,同比增长15.88%,经营利润再度实现高质量提升……贵州茅台2024 年半年报里最新跃动的数据,就是“两山论”最生动的诠释。
   绿色工厂“绿”意盎然
  八月初秋,在茅台酒厂里,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新与茅台酒香混合的独特气息,而映入眼帘的风景,竟然让人一时忘却身处何处——
  从天空俯瞰,满目翠绿,繁花绚烂,秀色如画入眼帘;
  而行走其中,天蓝水透,芳草如茵,鸟语蝉鸣绿树间。
  茅台醉园里,翠竹摇曳,绿意盎然,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让人心旷神怡;在小茅主题公园,阳光透过公园里茂密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被树木与绿植盆栽“包围”的停车场犹如一条翠绿回廊……走进茅台,随手一拍皆是自然之美,充满着绿色生机。
  近年来,茅台不断厚植绿色基底,扩大绿植面积,厂区绿化养护面积已达100万平方米,养护人员250余人,一草一木,一步一景,悉心呵护每一抹绿,持续打造“花园式工厂”。
  2023年,茅台开展茅台酒核心产区植被生态系统构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将产区内绿地划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及附属绿地等区域,并建立了区域内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和气候的各类乔木、灌木、花卉植物正负面清单。
  近期,贵州茅台通过对产区内植物进行多样性调查,发现138科353属455种(含人工栽培种类)产区植物种类,主要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自2022年开始,在每年新春返岗第一天,茅台都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开展“百千万·生态行”新春植树活动,这已成为茅台保护生态的“亮丽名片”和良好传统。今年活动范围和规模较前两年再度扩大,共计2500人种植超10000株苗木,为美丽河山再添新绿,持续助力了“两山”基地建设。
  在不断添新绿的同时,茅台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厂区环境治理,废水处理站、垃圾处理场、废气废水在线监测系统、新老厂区污水综合治理管网等等,无一不显现出茅台人践行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2023年,茅台综合能源消耗强度较2022年降低15.89%,完成1亿度绿电采购,实现绿电100%覆盖,推动厂区绿地率达49.7%,区域生态环境更加稳定,生态发展指数同比提升4.63%。可以说,对生态的精心呵护,已成为茅台前行中最为执着的坚守。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茅台对绿色的执着追求,换来了满园秀色,也让茅台赢得了一顶顶“生态桂冠”——
  2023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生态示范区入选;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及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分别授予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及省级“绿色工厂”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茅台过往努力的认可,也是对其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继续前行的鼓励。
  污水变清流 共护赤水河
  走进茅台中华新区一期污水处理厂,高效的污水处理成果让人惊叹不已。这些年,茅台投入4.6亿元在厂区内建设了5座污水处理厂,确保酿造废水排放前全部处理达标。
  由于白酒独特的酿造工序,所产生的废水水质也有自己的特性,茅台制定了严格的针对酱香型白酒的废水处理工艺,排放出的尾水可以达到类地表水Ⅳ类,已经高于一般景观水域要求的标准。
  但茅台并不满足于此。在中华新区污水处理厂南侧山坡上,只见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一派繁忙景象,中华污水处理厂环保生态提升工程建设正紧锣密鼓开展。
  据了解,该项目建设内容包含景观生态湿地工程、生态温室工程、生态景观林地工程、停车及游憩系统工程等,项目占地8万多平方米,其中景观绿化5万多平方米,水体(湿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47平方米。项目于今年初正式动工,最迟明年初将全面竣工投入运行。
  这个集尾水深度净化和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工程,可实现污水厂尾水从“工程水”向“生态水”的转变,形成“水循环、营养循环、碳循环、能量循环”的多循环系统生态示范,构建生产集约高效、生活绿色低碳和生态山清水秀的“三生空间”,让绿色低碳成为茅台最亮丽的底色。
  “此项目的终极目标不仅要解决净化湿地本身水质问题,更是要让生态尽可能参与到茅台酒生产的全产业链过程中,实现高纬度、高标准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茅台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茅台人常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赤水河”。对达标“尾水”净化回用,降低对赤水河的生态影响,让工业与生态和谐共生,这是一种发自本心对生态的敬畏。
  从2014年起,茅台累计出资4亿元,专项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从取水、用水、排水到水生态治理,综合形成一体化措施。
  2023年,一系列新的废水处理改造工程在茅台落地,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应收尽收”,实现雨污分流;开展锅炉水处理工艺改造试点,锅炉系统排污率从33%降低至9%。
  陆续投产冷却水循环利用、包装洗瓶水回用、风冷技术应用等项目,最大限度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茅台厂区年节水超过500万立方米,实现用水量降低7.5%的节水目标。
  今年5月,赤水河流域贵州段陆续监测到了消失多年的多种珍稀鱼类,其中包括鳡、异鳔鳅鮀、红唇薄鳅等鱼类,以及消失了20多年的珍稀鱼类“鳗鲡”。
  这不仅是赤水河水质优质的见证,也是茅台等众多酒企在生态环保接续发力的收获。
  答好“六张答卷”书写绿色未来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受益者,茅台的快速发展高度依赖优良的生态环境。
  在茅台人眼中,“环境”是与茅台的品质、品牌、工艺、文化并驾齐驱的五大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些竞争力是茅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些年,茅台以“两山”基地创建为抓手,持续深化顶层设计、夯实环保基础、推进绿色低碳、拓展“反哺”渠道,大力开展节能降碳增效、绿色产品设计、产业链绿色转型、绿色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生活“五大行动”,做绿色“加法”和污染“减法”。
  聚焦“两山”转化,茅台总结提炼出点绿成金、护微提效、以文铸绿、借绿兴农、创新赋能的五条生态“转化路径”,将“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
  点绿成金——推行绿色能耗,大力推动酒糟等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护微提效——建立行业第一个白酒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形成基于生态学的酿造微生物体系,为茅台酒的勾调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确保茅台酒品质始终如一,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以文铸绿——创新布局酒旅康养业态,推动生态文化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
  借绿兴农——高标准建设茅台酒用高粱基地,大力支持道真菌菇产业发展,在丹寨布局生态蓝莓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创制赋能——创新构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机制,搭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平台,建立完善人才机制,为“两山”价值转化进一步筑牢基础保障。
  目前,茅台已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酿造提质增效、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制度创新、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地方合作共建等6大类、54项重点工程。
  这些都是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落地见效的举措实招。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面对时代大考,茅台如何交出答卷?
  茅台集团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绿色文化的融合卷、绿色标准的引领卷、绿水青山的生态卷、绿色酿造的美酒卷、绿色产区的共美卷、绿色健康的产业卷等“六张答卷”为抓手,进一步明确职责职能,细化工作任务清单,切实以“六张答卷”为书,苦干实干为笔,持续守护好茅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书写好茅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时代文章。
  绿色低碳发展,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轻地拂过沉睡的大地,唤醒万物生长的希望。
  未来,茅台将持续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让茅台的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酒更香,也为实现白酒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