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美术绘画。 ■记者 张斌
6月,记者走进松桃自治县实验小学,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划分明确,功能齐全,建有独立教师办公楼、义教综合楼及乡村学校少年宫。
“2022年3月,我调到松桃自治县实验小学任校长,按照‘三年目标’计划,抓教师培训、抓学生行为、改善校园环境……”学校校长杨丽向记者介绍了该校办学历程。
近年来,松桃自治县实验小学着力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教育,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办学水平,将学校办成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赢得家长一致好评。
办学条件奠基础
松桃自治县实验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始建于1950年,原名决基村完小。2008年,县人民政府出资重建,升级为县直小学,2011年投用,正式命名为松桃自治县实验小学。
校园占地面积22650㎡,现有在校学生2752人,教职工120人,有市级名师、名班主任、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共9人,松江名师1人,县级教学能手21人。文化服务决基、枇杷、云落屯、滨江、桂花5个社区2万余人。
杨丽介绍,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特色教育活动,引进民族民间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较好地传承、开发和保护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学校升级为县直小学以来,本着“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树立“一切为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足基础、挖掘潜力、注重创新,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特色教育促发展 自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项目Ⅱ学校落地松桃实验小学以来,学校借助乡村学校少年宫平台,努力探索、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作为教学课程。
目前,学校开设有苗家花鼓、苗绣、苗歌3个特色社团;腰鼓、舞蹈、合唱、棋艺、科普、书法、绘画、劳技、足球、篮球、趣味英语等10多个兴趣活动社团,聘有辅导教师80余人;从县音乐、美术、书法等协会及苗族刺绣、花鼓等社团聘请多名志愿者为辅导员。
2022年秋季,学校组织开展“追溯花鼓历史,拜访瓦窑鼓王”走访活动,把花鼓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内涵,将乡村少年宫一楼打造成花鼓文化基地。
学校依托少年宫开设苗族苗绣社团,追寻民族非遗文化足迹,激发学生学习苗绣技艺,传承非遗文化经典的爱国爱家情怀;聘请苗歌艺人辅导师生苗歌教学,苗歌特色课程开设成效显著。
几年来,通过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大大提升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誉。
倾爱育果见成效 “刺绣时,布条要绑紧,针要织密……”少年宫里,记者目睹老师开展各项特色课培训,孩子受益匪浅。
该校已被铜仁市文明办、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授牌为“铜仁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项目”,被县文明办选定为苗族花鼓艺术传承基地,苗绣艺术传承基地。
通过对两年来期末测试成绩纵横向对比分析,该校各年级学生总体成绩均呈上升趋势,被评为“教学年度目标管理先进集体”。
2022年,该校小篮球U10混荣获市级冠军、省级亚军。2023年,U8男队获县级冠军、市级季军,U10男队获县级冠军、市级冠军、省级第五名。
2023年,该校学生绘画、书法、手抄报等作品,获奖30余人次。2个市级课题立项,7个市级课题结题,教师论文获县级以上奖30人次。
2024年4月,该校小学U12男子篮球队,获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贵州赛区冠军;今年5月,在松桃自治县第二届劳动技能大赛中,该校低年级组、中年级组均获项目一县级一等奖,高年级组获项目二二等奖。在教师节表彰会上,杨丽多次被评为“优秀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