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交安
标题导航
图说新闻
深入推进“治风”工作显成效
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阳贵安:
深入推进“治风”工作显成效
■记者 付先锐
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精心创作的主题墙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炎炎夏日,漫步在清爽无比的贵阳贵安,眼前所见、耳中所闻,令人惊喜。
贵阳贵安持续纵深推进农村“治风”工作,紧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目标任务,以党委政府倡导、村(居)民自治推动为原则,以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和文明殡葬为重点,以“两书一约一会两榜”为工作抓手,以红白理事会常态化运行为根本,以文明实践活动为落脚点,逐步实现移风易俗常态化、婚丧事宜规范化、乡风民风文明化……文明之风正拂遍城乡,一幅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画卷正在贵阳贵安广袤大地徐徐展开。
建立“红黑榜” 迎来新风尚
“党员干部作示范啊,群众跟到把风转呀,莎啦啦的杨柳哗啦啦的水;村规民约记心上啊,共同监督守规章呀……”在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这首群众自编自创的农村“治风”民谣,几乎传遍山乡每一个角落,唱进了每一位群众心田。
移风易俗,是推动乡风文明的关键举措。
制定《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承诺书》,贵阳市要求全市党员干部严格落实“三项严禁”“三项推进”“三项程序”要求,对违反承诺事项的党员干部进行党纪处理。同时,向全市村(居)人民群众发放《摒弃婚丧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倡议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新风尚。
南明区水塘村将“违规办理酒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列入村规民约“红九条”,对违反“红九条”的村民经核实通过“红黑榜”予以公开。
干部带好头,村规民约起作用。全市村(社区)结合本村(社区)实际,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将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其中,通过村(居)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后实施,并在村(社区)建立“红黑榜”,对“治风”优秀户、差评户分别在红榜、黑榜上公开。
专门机构有作为。全市各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和咨询站,吸纳老党员、老干部、有威望的乡贤等加入,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红白事宜实施细则,细化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明确宴席报备制度、办理时长、酒席桌数、礼金标准、抵制迷信活动等内容,建立申办红白事宜台账、备案表,实行“一事一户一档”,完善事前申告、事中监督服务、事后纠偏评议制度,集中整治滥办酒席、大操大办、治丧超时等陋习。
风气之渐,往往积习日久。具体工作中,以常态长效抓实工作为着力点,贵阳贵安将农村“治风”作为抓党建助力乡村振兴以及锤炼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内容,推动驻村干部、民情助理员、到村任职选调生在农村“治风”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主动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带头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示范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同时,不断细化工作措施,持续夯实“两书一约一会两榜”工作基础,引导基层干部通过有章法、接地气、有感召力的工作方式,让群众在参与实践、潜移默化中成风化俗,让干部队伍在服务引导群众自治中扎扎实实得到锻炼。
“群众是移风易俗的主体对象,也是文明乡风的最终受益者。变‘礼单簿’为‘互助簿’,让互相攀比的‘人情’,回归邻里互助的‘真情’,在保留乡村红白喜事摆酒传统的基础上,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真正让婚礼和葬礼都回归于礼,让民风更淳、乡愁更浓,这是农村‘治风’的重要价值取向。”贵阳市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以此为导向,贵阳贵安积极鼓励引导基层开展“零礼金”探索工作,通过主动为群众帮办红白事相关手续、探索简约而有意义的乡村婚礼、丧仪文化等工作方法,全力推进农村“治风”走深走实,涌现出修文县大石乡石林村用盒饭代替餐桌推动落实“零礼金”等亮点经验,切实减轻了基层群众人情负担。
治理“接地气” 提振精气神
贵阳贵安打通新媒体传播渠道,将农村“治风”等内容制作成短视频、手绘漫画、H5(互动形式的多媒体有声图文页面)等融媒体产品,并利用广播电视、官方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网格微信群等媒体平台和交流渠道进行广泛传播,向群众宣传婚丧嫁娶办事程序、服务规范、参加人数、礼金标准等事项。
白云区艳山红镇高山村将“治风”等内容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说唱歌词,并制作成宣传短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先后获得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学习强国”、央视频等网络平台转载推广。
在村(居委会)设置“治风”宣传点,将“治风”内容编排成小品、相声、山歌等,通过乡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文艺展演、绘制墙绘、打造景观小品、开辟宣传栏及制作文创产品、“治风”应知应会知识有奖问答比赛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在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增进群众对推动移风易俗的认知认同。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成为农村宣传思想政治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场所,利用好“院落里百姓家”“星火夜话”等宣讲宣传项目,让党的创新理论以及文明新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依托孔学堂等文化载体,积极打造中华婚礼、敬老礼、开笔礼、成人礼等一批叫得响、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不断传播中国传统礼俗的文化内涵。
充分整合乡村文化资源,积极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广场舞、体育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三下乡”“我们的节日”等,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农村精神面貌。
“现在适合老百姓参加的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生活也越来越有滋味!”“农村‘治风’好,吃酒少了,攀比少了,礼金少了,负担轻了!”“环境美了腰包鼓了,人际关系更纯粹了!”“越来越多人放下了人情往来的‘面子’,撑起了精神富裕的‘里子’。”各地好评纷至沓来。
全市建立健全先进模范典型培育、选树、宣传机制,大力弘扬孝老敬老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家庭和文明村寨等先进典型推荐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向先进典型学习,汲取榜样力量,进而实现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的转变。
打出“组合拳” 力求见实效
建立贵阳贵安农村“治风”专项督查制度,将“两书一约一会”制度、村规民约执行情况,红白理事会阵地建设和运转情况、“治风”宣传引导情况,信息线索互通和12345举报监督制度落实情况,以及道教教职人员、民间殡葬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引导管理台账情况纳入监督内容,并与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相结合开展常态化督查。
畅通监督渠道。推动市卫生健康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与各区(市、县)建立“信息线索互通”机制,加强对出生、升学、死亡等信息的全过程管理,并建立12345、12388和融媒问政“三位一体”监督举报机制,健全举报奖励制度,重点针对群众滥办酒席、党员干部违规操办酒席等问题开展全民监督,将滥办酒席等问题处置在源头。
强化监督问责。建立督查问题整改问责机制,由“治风”专班或实地督查组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立行立改、全市通报等形式进行整改,确保问题100%整改落实到位。对需追责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交市纪委市监委、市委组织部、党的其他工作机关或贵安新区、各区(市、县、开发区)进行处置。
贵阳贵安各地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主动融入群众共商共议农村“治风”,创新探索出修文县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激发群众“比学赶超”热情、清镇市采用“信用超市”积分兑换制度让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修文县洒坪镇青山村探索建立合约食堂降低办席成本、开阳县以特色志愿服务让礼尚往来的“人情”回归邻里互助的“真情”等系列移风易俗新举措。
从“讲排场、比阔气”到“重人情、零礼金”,从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到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伴随着农村“治风”重点工作的纵深推进,乡风文明的种子逐渐拂遍人心,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移风易俗人人参与,文明之花遍地芬芳。如今的贵阳贵安,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乡美丽画卷越描越亮、越绘越美。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