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在理解和把握“六个坚持”的精髓要义中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
  ■ 聂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坚持”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认识问题才会站得更高,分析问题才会看得更深,开展工作才会把得更准。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理解和把握“六个坚持”的精髓要义中正确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和实践面临的新挑战,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一、“六个坚持”蕴含的理论精髓
  “六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根脉传承,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历程,就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创新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人类求解放,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追求。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充分聚焦于人民主体、人民力量和人民解放,明确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追求。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六个坚持”是应对各种复杂矛盾问题,深入揭示和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理论指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面对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复杂国际环境,而且面临着改革发展、利益协调的复杂国内环境。国内外复杂问题相互交织需要我们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淬炼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
  “六个坚持”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深刻回答了为谁斗争、如何斗争等基本问题,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伟大斗争的制胜法宝。
  二、“六个坚持”体现的内在联系
  “六个坚持”是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
  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性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敬畏之心,将人民群众摆在最为核心的位置。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自信自立是基本属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实践和真理的紧密结合。在理论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应新时代的现实需要。
  坚持守正创新是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人要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问题导向是鲜明特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提出问题,以历史勇气直面问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坚持系统观念是重要观点方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尤其需要在实践中充分注重思维的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始终坚持观大势、谋大事、顾长远、抓根本,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坚持胸怀天下是世界眼光。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顺应中华民族的夙愿,还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党的二十大对思想理论武装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内容,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新路径、提供了新方法。我们要在理论阐释、评论言论和宣传宣讲中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为人民执笔、为人民立言、为人民创作,紧贴百姓冷暖搞调查、满怀大众情怀写文章;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普及,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用真理之光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汇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深入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解读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工作,精心打造一批彰显多彩贵州特色的文化符号、文化标识、文化品牌,不断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我们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这一重大论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创新传播方式、推进媒体融合、守好舆论阵地中讲好贵州好故事,传递贵州好声音。
  我们要大力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宣传报道好全省各地的先锋模范、先进典型和创新经验,引导干部群众努力提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在新征程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