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威宁:
红色文化让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
  ■通讯员 靳丽鸿 赵昆
  “同学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无论是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还是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抑或是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始终指引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铸就了弥足珍贵的红色精神资源,还孕育了诸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红色文化瑰宝。我们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哪些呢?”近日,威宁自治县第三中学九年级教师赵荣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精彩纷呈的思政课堂。
  另一边,该校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日益繁杂,这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将红色资源巧妙融入中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威宁自治县第三中学校长靳如传说。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是优质、宝贵的教育资源。近年来,威宁自治县积极推进中小学红色文化与法治课融合建设,让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取得显著成效。
  文化浸润 增强学生法治观念
  威宁自治县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撒法治的种子。
  深入宣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法律知识,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QQ群、微信群,营造法治教育氛围,实现文化与法治教育的无声润泽;
  设立模拟小法庭专用室、班级设置法治宣传栏、学生矛盾调解室、班级法律知识窗等,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推广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
  …………
  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室内室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法治教育体系,旨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为其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亲身体验 提升学生德法意识
  在具体教学中,全县各校秉持“德法”并重的原则,积极转变学习方式,将过去灌输道德纪律和法律知识的被动宣教模式,转换为学生直接参与体验不同角色自主思考的学习模式。通过语文、历史学科融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角色,自主进行思考学习。
  同时,各校还组织了知识竞赛、“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等活动,达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提前预防”的目的,既从文化自信层面上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又能在法律层面上引导他们自律,避免触犯法律,同时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整合力量 构建法治教育网络
  构建法治教育网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为此,威宁自治县教育部门多措并举,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参与的法治教育氛围,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从家长身上下功夫。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通过组织家长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正视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环境。
  在宣传上下功夫。利用节假日发放安全告知书、《未成年人保护法》手册,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实现“小手拉大手,学法一起走”的法治意识。
  在“巧用”社会资源上下功夫。学校通过媒体,拍摄《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片;利用国家安全日、国家宪法日、国际禁毒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邀请司法部门法治专家、教育局法治宣传员、学校专职法律顾问开展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讲座,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融合,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感染力。”威宁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徐腾表示,全县各校将继续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推出一批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小故事,并在小故事的基础上,推出微党课、情景剧、音乐剧、主题读物等,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活力。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