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岑巩县思旸镇:
“四理”工作法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通讯员 杨东 记者 廖尚海
  近日,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村支两委组织退休村干部、老党员和涉事双方家族人员等,现场化解了一起辖区两名村民争执长达15年的人行通道纠纷,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并签订协议,矛盾得以圆满化解。
  近年来,岑巩县思旸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四理”工作法,通过案例明理、根源梳理、群众评理、问效管理,打通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思旸镇按照“调解普法相结合”的模式,以镇、村调委会为主阵地,在矛盾纠纷调解中进行普法宣传,坚持以案释法,聚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且具有较强警示意义的典型案例,通过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把法律“硬道理”变成“家常话”。
  同时,思旸镇总结同类案件的法律思路,不断增强当事人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以及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观念,做到“调解一起,普法两方,辐射一片”的效果,切实提升农民群众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把化解纷争的过程变为普法过程,达到以调促宣的效果。截至目前,开展普法宣传30余次,开展普法宣传35次,发放宣传资料11000余册。
  思旸镇坚持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融入信息采集、入户走访等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村党支部+网格+联户长”的村党组织架构,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小组长骨干等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实现包组联户全覆盖,充分发挥辖区群众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地缘优势,及时获取容易引发不稳定事端的重点领域、热点敏感问题等突出矛盾纠纷。
  期间,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微信交流等方式,及时寻找获悉当事人内心真实想法,深挖矛盾背后深层次原因,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群众1200人次,排查矛盾纠纷隐患43条,化解40条,3条正在积极化解之中。
  针对村内矛盾,矛盾双方一般为熟人,多数有着长期共事经历的实际,思旸镇借助双方关系密切的亲友、村(社区)内德高望重的长辈、老党员、乡贤等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主打“感情牌”,积极为双方当事人算名誉账、经济账、长远账,想方设法扭转当事人认死理、算小账、谋小利的心态,积极引导涉事双方多想想互帮互助的旧事,唤起昔日深厚感情,消除情感隔阂,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
  针对村外矛盾,矛盾双方基本不熟悉,思旸镇相通过及时邀请矛盾双方明事理家族一起进行协调座谈,理清事情原委。以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和法律明白人示范带动,从政策、法律、道理、心理等多层面进行耐心劝导,坚持把事情说透、把道理讲清,引导当事人秉常理看问题、识纠纷、找不当,主动纠错纠偏、公心处事、化解矛盾。截至目前,共调解矛盾纠纷149件,调解成功148件,调解成功率为99.3%,有力维护全镇社会安定稳定。
  为巩固矛盾纠纷不反复、不升级,思旸镇及时开展回访工作,常态化开展“回头看”跟踪回访,严格做到所有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应访尽访”,全面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质效。针对村内矛盾实行三日回访问效。通过短信群发系统向纠纷当事人发送回访短信,以短信形式回访及时掌握纠纷调处、处理满意度等情况。
  针对村外矛盾实行三十日回访问效。在三十日内通过发送短信、岑巩义警、推送社区、村干部上门等形式进行不少于两次面对面回访,掌握矛盾双方思想动态、矛盾是否激化、纠纷是否转移等情况,特别是调解协议的落实情况,从中排查可能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纠纷风险点,防止矛盾反弹,确保彻底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提高化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回访群众350人次,满意度达100%。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