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毕节市七星关区双堰社区:
凝聚法治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黄祖祥
  “这地方生态环境好,群众热情友善,社会治安好,我在这里发展种植产业就是顺心。”看着枝头正在挂果的210亩梨树,贵州红酥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友谊笑呵呵地说。
  贵州红酥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而该园区的地理范围又隶属于朱昌镇双堰社区。
  双堰社区位于七星关区西南部,距离县城16公里,距离朱昌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辖13个居民小组,有1371户6301人。
  “近年来,双堰社区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不仅成为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还围绕特色经济加快产业发展,呈现出‘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产业兴旺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四美三宜’美丽乡村新画卷。”双堰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孙正总结说,“我们坚持把困难问题处理好,零距离解决群众诉求;把和谐社会构建好,零回避化解矛盾纠纷;把民主法治建设好,零干预引导村民自治;把服务基础夯实好,零缝隙织牢基层网底;把民生事项落实好,零延迟服务群众;把美丽乡村创建好,零缺位破解发展难题。”
  “现在,社区发展了,环境变美了,邻里团结和睦,儿女孝顺,日子越来越好过。”双堰社区9组57岁的居民王菊感慨道。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开展法治宣传
  “我们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提升了,吵架闹事的现象少之又少了,有什么矛盾纠纷就请‘法律明白人’来调解。主要是现在大家都把心思放在发展经济上,没时间为鸡毛蒜皮的事去吵闹。”王菊说。
  “社区充分利用群众会、进村入户、大喇叭等方式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邀请法律工作者向村民作相关法律法规宣讲,通过活动的开展,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孙正说。
  “前不久,我们组织法律工作者到双堰社区,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带头人’培训,其目的是积极打造法治宣讲队伍,让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法治宣传,做到联户长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普法。”七星关区司法局朱昌司法所所长杨天情介绍说,“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双堰社区现有资源,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全力营造全社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双堰社区结合实际,在社区打造法律图书室,并在主干道和居民小组设立法治宣传栏,让法治教育遍地开花。同时,针对老年人容易上当的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进行安全宣传,极大地增强了辖区老年人的反诈意识。
  此外,双堰社区积极开展送法上门活动,通过社区网格员常态化向社区群众开展反诈、国家安全、打击整治非法集资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社区成立法治宣传队,实现法治宣传教育无盲区、无死角,让法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三治融合” 推进社区治理提质升级
  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双堰社区坚持“三治融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升级。
  “我们社区紧紧围绕‘民主’,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孙正说。工作中,该社区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党总支、社区居委会、网格、工作职责,有效发挥社区党员、志愿者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居民群众共同参与,促进邻里和睦共处。同时规范选举程序,发挥居民自治作用。社区党组织严格把关,居委会成员、居民小组长依法选举产生,及时公示服务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切实落实;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我们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内容全面、合法,遵循公序良俗,切实可行;社区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健全,符合社区实际。社区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在项目落实等重大事项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上,通过一事一议和居民代表共同协商决策,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孙正补充说。
  “同时,我们社区坚持法治为纲。”孙正说。双堰社区切实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的作用,利用网格员、联户长、社区民警、治安志愿者等组成的群防群治力量,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排查网格,及时开展走访排查,送法上门,广泛收集掌握婚恋家庭、邻里关系、涉军维权、经济债务、口角琐事等各类纠纷苗头线索,逐一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开展邻里劝导、情绪疏导、纠纷联调、法律服务等,及时阻止矛盾纠纷的升级恶化,夯实防控基础。
  此外,双堰社区坚持德治为先,在充分尊重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组织推选社区威信较高、办事公道的人员成立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组织开展卫生评比等系列评选活动,积极引导居民以身边事例、身边榜样弘扬优良家风、优秀民风,让德治在破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倡导崇德向善,打造淳朴民风等方面发挥出重要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法治护航产业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的生意不错,刚开业半年多,回头客就是多。”“黔城一品羊庄”餐馆的老板聂春凤说,“我们主营烩全羊、烤乳猪、各种烧烤、各种特色农家炒菜和火锅,有包房22间,就地解决了10余人的就业岗位。”
  “黔城一品羊庄”坐落在朱昌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而其四周的梨园、葡萄采摘园、草莓园、农耕文化园、苗圃基地,是双堰社区发展的部分特色产业,供旅客休闲、娱乐、观光。
  近年来,双堰社区紧紧把握城乡发展机遇,结合社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资源禀赋,深入发掘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积极发展民宿产业和餐饮业。
  其中,该社区按照“支部领办、党派助力、合作社+农户”的工作思路,整合闲散资金,将200余亩桃树种植区域作为跑山鸡养殖基地,成立了双堰社区兴华梦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了盐津乌骨鸡、慈伦大鸡等品种养殖、蔬菜种植200余亩,注册了“乌蒙玄凤”品牌,打造了全程可视化智能养殖系统和网络销售系统,实现乌蒙玄凤跑山鸡的生产端到销售端链接客户直供模式,带动27户脱贫户增收脱贫,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2022年,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余万元。2023年,社区将土地入股到辖区龙头企业,通过供水管护、帮助组织劳动力就业等服务,与龙头企业达成利益联结机制,促集体经济发展、居民增收。
  “朱昌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就坐落在我们社区,占地800余亩,带动了餐饮、采摘、观光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60余个。”孙正说,此外,该社区还先后引进了一批种植、养殖企业,将就业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