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荔波县:
“旅游警察”蓝袖标打造旅游警务新模式
  ■记者 杨杰
  作为“黄小西吃晚饭”的一道“主菜”,黔南州荔波县今年“五一”假期迎来了游客高峰,5月1日至3日,荔波县各景区接待游客达到49万人次,同比增长8.82%。而在人头攒动的小七孔景区,荔波县公安局旅游警察女子中队民警更是给游客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节日风“警”。
  荔波县公安局立足于荔波县打造全球旅游目的地和全省最安全的旅游城市职责定位,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建立了全省首支由30多人组成的旅游警察女子中队,将景区治安管理、安全检查、交通保畅等职能整合,并赋予一般交通事故处理、简易程序案件办理等执法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女警细心、耐心、热情等优势,实现了力量资源从分散向集约、景区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为民服务从被动到主动的三个转变。
  5月1日下午,在荔波小七孔景区,胳膊上佩戴“旅游警察”蓝袖标的旅游警察女子中队队长梁佳瑶正在给游客拍照,“这个角度好,来,笑一下。”拍好照片后,游客非常高兴,并要求与梁佳瑶合影,“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我们会一直珍藏我们与女警官的合影。”合影结束后,梁佳瑶向游客详细介绍了警队的便民服务:“维护景区治安只是我们的工作之一,让游客玩好荔波、记住荔波、还来荔波,也是我们的追求。”
  此外,在小七孔景区,每相隔不远,就有一个警务室。这是荔波县公安局将警务工作前移,与景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多元化联动执法的具体体现,既增强了景区执法管理力量,也成为游客就近报警求助的第一选择。据介绍,目前荔波公安已经在景区大门、铜鼓桥、小七孔、翠谷瀑布、水上森林等游客集中区域,设立了景区警务室8个。
  “驻警景区,处警更快”,这是游客的普遍感受。提供一杯热水、解答一个疑问,帮助寻找亲人、联系返程车辆……“五一”假日期间,小七孔景区这种“暖心警务室”比平日忙碌了许多,民警们通过一件件“暖心之举”,为中外游客解决燃眉之急,温暖游客的心。
  一位重庆游客因为堵车,就将车停在路边,后跟随人流进入景区游玩,等到想取车的时候,却不知道车停在哪个地方,而身边又有年近7旬且已经疲惫的老人。“实在是想不起车子在哪个地方了,只好救助警察”,游客仅提供了一张停车的图片,荔波旅游警察就带着他们驾驶警车寻找,半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了车辆的停放地。这位游客通过媒体点赞了荔波旅游警察,5月4日,《重庆日报》官方视频号推送了《重庆游客感谢贵州警察凭一张图帮忙找到忘记停哪里的爱车》,赢得了众多网友对贵州警察的好评。
  5月1日,一位外省老大爷因为身患高血压和心脏病,在游览小七孔途中感到不适,躺在长椅上非常痛苦。这一幕,恰巧被正在景区巡逻的民警张红双发现,“大爷,您哪里不舒服?需要帮助吗?”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张红双立即联系车辆将老人扶上车送往医院救治。
  “遇到老人、小孩走失情况的游客,到警务室认领亲人……”在铜鼓桥警务室,执勤民警把一名走失的小男孩交到面色焦急的家人手中。
  “日常最喜欢的事儿,就是带着大家转景区,和游客聊聊。”荔波县公安局樟江景区治安派出所所长张洪波说道。“只有走进景区、走进群众,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走问问,问问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问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一旦发生紧急警情随时到位;转转看看,看看有没有哪儿破了损了,环境脏乱,及时处理;转转查查,时刻筛查不安全隐患。这也就形成了派出所的“走”“问”“转”“查”四字旅游警务机制。
  荔波县公安局政委张鼎明介绍,为顺应全域旅游发展新趋势,荔波公安紧紧围绕服务护航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目标任务和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创新建立了“TPA旅游警务智能管控平台”,推动旅游警务“专业+机制+大数据”新模式警务提档升级,精准防范各类涉旅案事件,以实干实绩打造了旅游警务“荔波样板”。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