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付庆梅:
村子产业兴 村民腰包鼓
付庆梅(左二)在敬老院看望老人。通讯员 胡毅 摄(贵州图片库 发)

  ■记者 敖子棋
  “我希望有一天,这里能真正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美丽。”全国人大代表、毕节市黔西市雨朵镇党委书记付庆梅一直有着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让村子产业兴起来的美好愿望。
  无畏艰苦,想群众所想
  “我是从农村出去的大学生,从2009年参加工作,就是在乡镇。”回想起刚到基层工作的场景,付庆梅感慨万千。
  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基层干部,工作之初免不了遭受质疑。面对种种问题,付庆梅从未想过放弃。凭借着在农村成长的经历,她快速与群众建立联系,甚至在婚后带着孩子驻村,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打成一片。
  “我没有畏惧过艰苦环境,因为我就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我知道大家想要什么。”
  群众最想要什么,付庆梅心中非常清楚。建立群众基础是工作的第一步,如何带领大家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才是关键。
  2015年,雨朵镇开始发展韭菜种植产业。由于种韭菜投入低、易管理、效益高、风险小,平均每年可收割4次,韭菜逐渐成为村民们选择种植的主要作物。直至2020年,付庆梅担任雨朵镇党委书记时,全镇韭菜种植规模达两千亩。为了更好发挥产业效应,她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拓宽销售渠道。
  群众想什么,就干什么
  付庆梅开展大量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在田间地头学知识,在产业一线察实情,在群众身边送服务。通过走访专家,她了解到韭菜产业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商业前景。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付庆梅号召村民进一步扩大韭菜种植规模,采取“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建立冷库、制冰厂、果蔬分拣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等配套设施,打通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各环节。同时,雨朵镇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主动对接大湾区蔬菜市场,成功申报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通过发展,雨朵镇的韭菜种植户近600户,面积达5000余亩,韭菜成为当地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然而,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实地调研中,付庆梅发现韭菜每三年需要轮作一次,否则会产生病虫害等问题。
  “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而产业的选择,也是对基层干部能力的考验。”付庆梅认为,雨朵镇应该以韭菜为主,同步发展多种高效经济作物轮换,避免规模缩水和产业流失。
  2021年初,雨朵镇里流转大棚种植西瓜的经营主体与镇里签订的合同到期。
  “看着500多个大棚闲置,如果找不到新的经营主体,乡亲们的收入和就业问题怎么办?”通过到邻近的县区和乡镇考察后,付庆梅决定引进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到雨朵镇发展圣女果产业。通过培训,乡亲们很快熟悉了种植技术。按照10元/小时的务工工资,熟练工每天在基地里务工可赚取务工费100元至120元左右。一边学习技术,一边学习管理,乡亲们种植的圣女果按照保底价卖给该公司,解决了产销问题。
  腰包鼓了,生活有奔头
  三年来,圣女果产业在雨朵镇发展良好。基地每年带动上百余名群众务工,该公司每年发放务工工资300余万元,每年给镇村两级的土地流转费、分红金等40多万元。
  圣女果只是付庆梅选择轮作的经济作物之一。此外,雨朵镇还大力发展茅台镇酒用高粱、小黄牛、韭菜等特色产业。如今,这里的蔬菜、水果、肉牛等远销国内多个省份。
  “农民的腰包鼓了,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付庆梅表示,“我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和基层干部的作用,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把脱贫攻坚巩固好,把绿水青山守护好,把乡村产业建设好。”
  初春时节,雨朵镇里的韭菜正迎风生长。田地里、屋檐下,处处都是喜悦的笑脸。对付庆梅而言,这些笑脸是播种季撒下的“希望种”,是春天最动人的景色。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