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AI语音机器人诈骗案背后的警示
2021年4月,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对该案进行讨论。(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检察院供图)

  ■ 记者 张光平
  前不久,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AI语音机器人诈骗案入选最高检发布的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据悉,涉案团伙成员每天在线运行3000余台AI语音机器人,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服务。拥有的境外“客户”微信群、QQ群高达100余个,1437名群众被诈骗3586万余元。2023年5月29日,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对该团伙成员李某、张某、陈某友等维持原判。近日,记者就该起案件展开采访。
  案情回放:利用AI语音机器人充当诈骗工具
  2018年7月,李某成立声通公司(化名),聘用张某、陈某友为工作人员,从事出租智能拨号机器人、拨打智能语音电话等业务。他们按照“客户”的要求,编写自动应答话术并录入应答语音,根据“客户”提供的电话号码筛选对象,利用AI语音机器人自动拨打电话,形成语音和文本通话记录。
  而这些“客户”通过分析通话情况,确定贷款意向强弱等级,并按照精心策划的自动应答话术套路,添加贷款意愿强的被害人的微信等联系方式,推送由鄢某成、陈某朋制作和维护的虚假贷款APP。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APP会自动推送“办理会员”“交纳解冻银行账户费用”“验证还款能力”等链接,一步一步套取被害人的钱财。
  2020年3月,安顺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接到报警。同年4月,警方将制作、提供虚假贷款APP等恶意程序链接的鄢某成、陈某朋和提供AI语音机器人服务的李某、张某、陈某友及出借银行卡的偶某华抓获。
   案件侦办:1437名被害人被骗取3586万多元
  2020年5月,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前介入。经侦查,李某的个人收款账户曾因有电信网络诈骗款项流入,被公安机关冻结。李某在前往处理时,得知其“客户”中存在诈骗团伙。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向诈骗团伙提供技术支持。李某还向张某、陈某友交代,只为贷款类国外客户服务。李某还经常到银行取款,并将大量现金藏匿于家中。
  该案是因陈某被骗而案发,如何确定其他被害人呢?办案检察官经与民警共同研究,决定通过对该公司AI语音机器人拨打号码镜像数据与反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被害人数据进行比对,从而找出被害人。
  2020年10月30日,公安机关以李某等6人涉嫌诈骗罪等罪名移送西秀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办案检察官及时审查案情和在案证据,经排除重复数据和无效数据后,检察机关最终认定1437名被害人因接到声通公司AI语音机器人拨打的电话而被骗,被诈骗金额为3586万余元。
  受害人:贷款心切太大意、悔不当初
  “当时,我的资金出现问题,需要一笔钱来运转。悔不当初,太大意了。”家住安顺城区的陈某回忆,2020年3月的一天,他下载了某贷款APP,通过APP提示输入名字、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查询贷款额度。几天后,他接到一座机电话询问其是否有贷款意向,等他作出肯定回答后,对方称其贷款额度有8.5万元,并要求加微信详谈。对方通过微信发了一个名叫“人人贷”的手机软件(系虚假)下载链接,陈某知道确实有“人人贷”这一正规贷款软件,便点击下载。
  “我按照这帮人的要求,通过交纳解冻费、验证还款能力等方式打款2.8万后,他们就把我拉黑了。感觉不对劲后,我就马上报警。”陈某随即向安顺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报案。
  据悉,另一被害人陈某某于2020年2月23日,在家中接到电话,对方称可以提供贷款,于是陈某某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某某某借条”APP,并按照对方提示注册账户,对方以要求注册会员的方式骗走陈某某0.57万元;被害人崔某某于2020年5月份左右,在家中接到一通询问其是否贷款的电话,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某某某APP并进行操作,崔某某被对方以充值会员、缴纳解冻费等方式骗走1.28万元……
  上述案件中,涉及的被害人遭遇如出一辙。
   检察官提示:申请贷款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官方平台
  “人工智能,也就是AI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犯罪分子也打起了歪主意。”据案件承办检察官郭雨婷介绍,该起案件,在整个犯罪链条上,团伙分工明确,有的在线运行3000多台“AI”语音智能机器人,管理境外诈骗团伙60多个微信群和50多个QQ群;有的提供银行卡帮助取现转移赃款,有的制作、维护“人人贷”“360借条”等虚假贷款APP。
  “还有人以每条0.03至0.5元不等价格交易公民个人信息。”郭雨婷检察官说,2021年4月16日,西秀区人民检察院对李某、鄢某成、偶某华等6人以涉嫌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提起公诉。2022年12月1日,法院分别判处李某等6人有期徒刑三年至十七年,各并处罚金。6名被告人均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因偶某华在二审中认罪认罚,对其改变刑期,对其他被告人均维持原判。
  检察官表示,此案充分体现了司法机关依法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依法严惩打着“技术中立”幌子的犯罪活动的立场,同时也提醒大家申请贷款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官方平台,切勿从非正规渠道下载安装所谓贷款APP,谨防陷入贷款骗局。科技公司、技术人员一旦发现技术可能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要及时停止开发、确认项目风险,采取应对措施。
  律师点评:面对诱惑冷静思考,资金转账多方验证
  “这起‘AI’电信诈骗案受害人有1437人,更让我们对利用AI电信诈骗有了直观的认识。”贵州联通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杨珣就该起案件进行了剖析。
  她说,现在人工智能(AI)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为不法分子实施新型诈骗犯罪创造了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和刑法通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诈骗的,构成诈骗罪。该案曝光的AI技术电信诈骗手段与传统的诈骗手段,只是手法上的不一样,但实质都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依靠隐瞒真相和虚构事实的手段让人们产生错误的认识和判断。案例中,被害人并不都是没有防诈意识,但最终还是落入了被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而陷阱就是在于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和目的,客观上利用AI进行语音合成,人工智能自动模拟各人的需求应对不同的回答,并伪造虚假的贷款APP吸引有需求的受害者,受害者根本无法分别真假,加上贷款的迫切需要极易陷入错误认识,最终“自愿”交付财物,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AI技术电信诈骗犯罪,非法途径获取大量的个人信息,从而‘量身定做’诈骗方案,并打造完备的犯罪链条。”杨珣律师说,该案的犯罪分子都是犯罪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除被人民法院判决认定诈骗罪外,分别还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罪名。利用AI技术换脸、仿生等诈骗犯罪,还会涉及敲诈勒索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对国家、社会管理秩序和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和破坏。
  杨珣律师建议,利用AI技术这种新型诈骗犯罪方式,增加了诈骗犯罪的隐蔽性和迷惑性,监管部门应当不断创新监管应对手段,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且提醒公众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面对诱惑冷静思考,资金转账多方验证,以避免成为此类高科技诈骗的目标。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