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这里的春天好醉人
新场镇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

  ■ 记者 张谌
  2月10日,记者驱车前往贵阳市乌当区新场镇。路上的所见所闻,让人不禁感叹,这里充满希望、欣欣向荣。
  去往新场镇时,记者发现136县道和142县道都从村内穿过。在一个路口,两名村民正在清理着路边的枯树,其中一人拿铁锯锯下枯树,另一人则把锯断的枝干搬到车上。他们一边干活,一边笑盈盈地跟对方说着什么。车越开越远了,他们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了视野中。
  往前行驶的路上,放眼窗外,只见干净、美丽、宽敞的路上,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一路上,大货车、小汽车、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来来往往,好不热闹。一波接着一波的车流向着同一个方向涌去,这也是扎佐物流园区、扎佐工业园区开工的信号。
  这条路,见证着四季更替,更见证着人间烟火。有人在这条路上实现着价值,有人在这条路上追逐着梦想,有人在这条路上收获着幸福,它既是乡村振兴的引擎,也是人们出行的便道。
  约20分钟后,王坝村便进入了记者的视线:这里是一个民族风俗浓郁的布依族聚居村寨,方圆十几个山头林木葱茏,清泉淙淙,山水如画。走进寨门,水泥路面的串寨道干干净净,除了道路旁的垃圾箱,村民的院落里还有垃圾池。日常的生活垃圾在垃圾池里焚烧后,便会撒在田头做肥料。村民家的院墙上挂着金黄色的玉米棒,青色的石墙上绘有一幅幅布依风情画。画作的内容除了展现当地布依族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情景,还有倡导文明风尚的小故事,引导村民崇德向善的同时,也扮靓了村寨。
  路过一户村民家时,他热情地和新场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杨焘榕打招呼:“杨书记,你又来啦!感谢你的关怀,我们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啥都不缺了。”
  村民名叫罗忠,今年60岁了。过去,他们一家人靠种菜为生。虽然一年有七八万元的收入,但是遇上自然灾害,可能就颗粒无收。如今,村里有了蔬菜种植基地,把土地进行流转后,一亩地有了800元的收入。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到蔬菜种植基地务工,干活干得好的话,收入也很可观。
  话别了罗忠老伯,记者来到了大桥村村民冯方杰的家。
  今年38岁的冯方杰,是一名返乡人。在他的心里,家乡的一草一木,都伴随着村民的成长;家乡的一点一滴,都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回忆起返乡前村里最大的变化,冯方杰说,就是来来往往的游客越来越多了。
  “没想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快。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冯方杰告诉记者,贵州向海内外推介多彩旅游,让大家了解了贵州的山、贵州的水。2018年返乡后,他注册了公司,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了直播团队,建设了仓库、冷库……冯方杰表示,选择回到家乡创业,是为了将自己的见识与村子的发展趋势结合在一起。或许,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不错的“领跑人”。
  正当冯方杰与记者聊得起劲时,杨焘榕副书记走了过来。
  “近年来,新场镇与扎佐镇协同发展,开展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引资工作,种植‘五零’稻米、草莓、羊肚菌、金秋梨等经济作物。不仅如此,还加大了乡村旅游的开发力度,新建了盆景公园、贵阳市达古实践基地等农旅项目。”杨焘榕高兴地介绍道。
  此行,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硬化水泥村路宽敞平坦,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农村娱乐、健身等公共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民们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用勤劳的双手种植经济农作物,甚至搞起了农家乐,无形中促进了当地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站在新场镇的一户村民家门口驻足远眺,那蜿蜒而平坦的硬化水泥路从大山深处延伸到村民家门口,一直通往那看不见的城市大道。路上,时不时有装满货物的货车轰隆而过,它们驶出大山,驶向繁华的大城市。都说要致富,先修路。新场镇的村民们,就是靠着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走向了繁华、走向了振兴。这里因路而变,因路而美,因路而富。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