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观护帮教 共护未来
——毕节市七星关区检察院用心打造未成年人观护基地
  ■通讯员 陈睿
  近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农村地区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监护不力,社会预防体系不够完善是导致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频发的主要原因。2023年,该院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选取了三个乡镇社区作为试点,分别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全力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深入调研上发力 规划选址“一盘棋”
  将观护基地建在社区,在毕节市检察机关尚属首次,这是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将检察触角延伸至社区的一次尝试。在选取观护基地试点时,该院开展充分调研,立足办案职能实际,对辖区内各乡镇(街道)涉未成年人案发情况,尤其是对侵害未成年人案发数据,未成年人群体数量等进行数据统计、实地走访后,初步选定双山镇锦绣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朱昌镇花厂社区、小坝镇公鸡山社区为观护基地试点。
  上述三个社区留守、困境未成年人数量多,距离集镇较远,地势较偏,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难度各不相同。在与三个社区及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充分座谈,对建设观护基地的必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后,最终明确在三个社区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融合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法治教育、公益保护工作,以点带面,切实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机制建立上用力 部署观护“同心圆”
  主动争取支持,搭建合作平台。为确保观护基地取得实效,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向毕节市人民检察院、七星关区委政法委汇报,主动争取指导支持,形成与属地乡镇党委政府联合主导,社区主抓,派出所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共同保障观护基地有效运行。
  制定观护基地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根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求,由社区负责建立酗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高危人群管理台账,将辖区内留守、独居未成年人,单身男性监护的未成年人、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纳入重点管理。派出所定期督促高危人群接受普法教育,掌握其行为动向,了解其思想动态,必要时开展训诫。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指派1名检察官专门负责三个观护基地工作,每周到观护基地开展法治宣传、家庭教育指导、监督基地运行情况。目前,已经走访未成年人200人次,发现隐患12条,解决问题5个。通过“三位一体”监督模式,夯实观护基地制度基础。
  设置公益岗位,推动跟踪帮教落实到位。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出资设立“爱心妈妈”公益岗位,由社区根据属地原则就近选择有爱心、责任感强的合适女性成年人担任“爱心妈妈”。“爱心妈妈”根据社区重点未成年人台账,定期走访未成年人家庭,通过谈心谈话、心理疏导等及时了解掌握未成年人生活、学习等情况,及时研判风险隐患,通过贴身式管理服务,助推观护基地各项机制落地落实,切实预防未成年人被侵害风险。
  强化履职上有力 织密防护“一张网”
  为增强观护基地使用实效,提高基地观护质效,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强化检察履职,着力打通关心关爱特殊未成年人“最后一公里”。用好观护基地“守未联盟”普法驿站。依托毕节市人民检察院开发的“守未联盟”APP,在基地设置了“守未联盟”普法驿站,并配备VR体验设备、普法答题系统等互动设施,通过真实案例、检察官寄语、法治漫画、毒品模型展示等形式,教会青少年如何预防犯罪和自我保护。设定每周五为开放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目前已经接待200人次。
  加强“爱心妈妈”培训指导。先后邀请家庭教育讲师、心理咨询师对三个观护基地的“爱心妈妈”进行岗前业务培训2次,联合社工组织对“爱心妈妈”进行业务指导1次,系统化提升履职能力。
  强化家庭教育巡回指导。依托在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和七星关区妇联设立的家庭教育指导双中心,联合区妇联在三个观护基地开展“法治宣讲+教育指导+上门走访+个性辅导”的家庭教育巡回指导工作,发现家庭教育问题5个,针对拒不履行监护行为的1件线索,启动支持起诉追索抚养费和撤销监护权。
  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以观护基地为阵地,联合多方面力量,不断提高观护水平,辐射观护作用,助推司法、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网络“六大保护”融通发力,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形成可复制的未成年人保护模式。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