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法治贵州建设的生动实践
——法治毕节示范创建成效观察
纳雍县开展送法进乡村普法活动。

赫章县海雀村法治文化长廊。

黔西市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矛盾双方进行调解。

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民法典主题公园。

  ■ 记者 何永利
  2015年11月,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贵州省委作出法治毕节创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23年,法治毕节交出最新成绩单:法治毕节从创建升级为示范创建、法治政府从省级示范到国家级示范,营造了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社会和谐稳定的新篇章正徐徐展开……毕节以法治之力,破解治理难题,以人民民主,回应民之所盼。
  破题: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法治考核”激发创建活力
  2021年,贵州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将法治毕节创建升级为法治毕节示范创建。
  同年7月,贵州省推进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印发了《关于建立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实施机制的意见》,提出“通过示范创建为法治贵州建设探新路”的目标任务。
  2023年4月,省委依法治省办通过深入调研,总结经验成效,梳理存在的问题,再次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的实施意见》,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找准“行政执法监督、民主法治示范、落实司法责任制、强化多元解纷、抓实法治督察”5个切入口,形成相关工作体系,纵深推进法治毕节示范创建迈上新台阶。
  打好“组合拳”,压实责任抓成效。沿着规划路径,在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和省委政法委等30多家省直部门的指导帮扶下,毕节市聚焦法治贵州建设10个关键性结果性指标,制定打造“七个示范样本”,深化示范创建实施方案,打好“学、督、考、述、责”组合拳,推动法治建设责任制落地见效。
  “以学促建”增强法治思维。毕节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清单、部门普法责任清单,创办法治毕节讲台,条块结合、线上线下全覆盖推动法治素能专题培训114场、领导干部上讲台173场,以深化法治示范建设为抓手,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全市16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参学率、考试合格率均达99%以上。
  “法治督察”强化压力传导。该市充分发挥法治督察的督促推动作用,出台《毕节市法治建设督察工作规定》《毕节市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协作配合工作办法》,制定法治毕节示范创建指标155项、法治政府建设指标100项、法治社会建设指标88项,聚焦制约法治建设的痛点堵点,推进真督实察,发现和推动解决法治建设方面的短板问题1037个,法治督察经验在省级会议上交流推广。
  “法治考核”激发创建活力。毕节市坚持把抓法治与抓党建、抓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把全市80家市直单位纳入法治建设考核对象,制定年度考核方案、细化考核指标,法治建设考核在本地高质量发展及年度党建成效考核占比提升至10%,实现考核结果与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及领导干部个人考核相挂钩。
  “年度述法”促进责任落实。该市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将法定职责明晰化,将工作要求清单化,建立述职述德述廉述法“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全市1153名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实现全覆盖。通过开展年度述法、专题评议,形成“述法-评议-反馈-整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错案问责”倒逼依法行政。毕节出台了《毕节市行政错案问责追责办法》,紧盯行政复议及行政案件高发、败诉率纠错率偏高的部门和系统,采取“统计分析+专项说明”形式,强化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整改,落实责任倒查,精准用好问责利器,促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2022年以来开展行政错案责任倒查340件。
  毕节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法治毕节示范创建以来,全市以顶层设计和地方实际有机结合,促进创建工作向基层拓展、向社会延伸,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布局:找准“切入口” 突出重点回应民之所盼
  前不久,毕节市行政复议听证室成功化解一起行政争议,当事人现场提交了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书,并向行政复议人员表示感谢。
  原来,该申请人不服公安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向毕节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过程中,行政复议人员充分考虑争议的特殊性,会同该市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化解员开展化解,经充分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申请人同意撤销原行政处罚决定,让该行政争议得到了实质性化解。
  此案例是毕节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全力推动法治建设取得新突破的生动缩影。
  刚性监督促进规范执法。2022年6月,毕节作为贵州省唯一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试点的市州,出台了《毕节市关于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实施方案》,细化明确了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六大监督”职责和任务,构筑起联动性监督体系,强化前端防范、中端管控、末端治理“三个维度”,明确“案件评查、案件回访、统计分析、专项说明、执法年报”等11项具体手段和措施,推动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法治考核、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有机衔接,形成全链条闭环监督体系。累计评查执法案卷66批次1.1万件、跟踪回访4.4万件,推动整改执法突出问题610个,办理执法监督案件268件,督促撤销、改变原行政行为172件。
  体制改革打通执法梗阻。毕节市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市本级形成以“一支综合执法队伍”为重点、“十一支专业执法队伍”为支撑的执法格局,县区实现局(队)合一管理,全市配备执法人员8810人。稳妥推进赋权乡镇试点,并充分考虑了基层管理的迫切需要和承接能力,选取该市经济相对发达的32个乡镇(街道)分类赋予34—119项不等的处罚权限,整合基层站所、派出机构执法力量,成立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打通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同时,坚持严格执法与柔性执法,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建立分类检查、不予、免予、从轻、减轻、从重处罚“一目录五清单”,积极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推动单一执法向管理服务转变、刚性执法向柔性管理转变。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现争议化解。2023年,毕节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把“畅通复议渠道、转变审理模式、推进复议听证、加强全程调解”作为改革重点任务,成立市县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在全市276个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咨询服务点,打造标准化行政复议听证室、远程调解室,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当决则决”的原则,变以往“书面审”为“实质审”。通过实地调查、公开听证审理方式,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行政复议质效明显提升。行政复议案件增幅达27.4%,审结率上升49%,调解终止率达46.6%。
  数字赋能提升监管效能。毕节市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各方面监管平台数据的联通汇聚,推行行政执法APP掌上执法,探索“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打通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稳步推进法治贵州云试点,在金沙县综合执法局部署运用贵州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平台,从线索受理、立案审批、法治审核、文书出具、送达执行、卷宗归档等环节实现网上全程留痕、闭环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执法水平明显提升,该局连续三年保持诉讼“零败诉”、复议“零纠错”的良好局面,2022年荣获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称号。
  以法治之力,破解治理难题。毕节全方位布局,找准“切入口”,突出重点积极回应民之所盼,2022年成功荣获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
  发展:毕节之窗 展示法治建设成果
  初冬傍晚,在毕节市纳雍县小屯村村委会,村民们围桌而坐热烈讨论,上方悬挂着“七人议事”室的牌子。这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聊,而是当地化解矛盾纠纷、基层民主协商的生动场景。
  “修路,村民不肯让出土地,找他们;厕所修在道路旁,影响村里环境卫生,找他们;村民闹了矛盾,也找他们……但凡村里遇到悬而未决之事或难题,都是他们到议事桌上商议。”当地村民说,“七人议事”已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有效机制,在村子里,“政治、自治、德治、智治、法治”的治理理念和“有事好商量”的思维已深入人心。
  毕节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法治毕节示范创建作为一项重要使命任务,充分激发了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群众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带着烟火气的基层民主实践。同时,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生动的基层实践。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毕节加快民生领域立法,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突出“小切口”,健全完善地方立法工作体系,先后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11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该市人大常委会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贵州的唯一基层立法联系点,搭建起国家立法直通车,为法治中国建设积极贡献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毕节智慧和力量。目前,毕节市已在基层建立人大立法、行政立法联系点65个。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毕节以“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率先在全省出台《毕节市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办法》,创新推出“贵人服务・毕须办”政务服务品牌,实行“便民服务5+2周末办事不打烊”,“五减”服务机制实现开办企业1日办结,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并率先在全省启动“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和全程电子化登记“一网通办”,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市信用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毕节以“三创六率六防止”为抓手,以县域为主战场,以企业和学校为重点,以村(社区)为落脚点,采取建立一个指挥体系、组织一次专题培训、做好一次摸底排查、统好一张问题台账、搞好一次督查督导、开展一次三方评估“六个一”工作法,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创建“守法普法示范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文化示范单位(企业、学校)”,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两年来,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6个,占2021年之前创建总数的72.6%。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7个、法治教育基地104个、法治长廊172个、法治广场405个。2023年,采取市县联动共建、择优倾斜的方式,推荐2个县区、35家企业和学校、414个村(社区)参与省级示范命名。
  此外,毕节市还强化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层人民调解组织4090个,配备人民调解员1.93万名。两年来化解矛盾纠纷6.5万件,化解成功率达97.35%,位列全省前列。
  该市充分发挥基层“五员”功能作用,培育法律明白人2.4万名、农村学法守法示范户3873户,村(居)法律顾问配备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建设,“两带三治”“七人议事”“五联五化”社会治理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肯定,“警务两会+十户联防”机制在全省推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
  如今,在乌蒙大地,公平正义的法治之光,照进群众生活的日常点滴。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的新画卷,正在呈现。
  (本版图片由毕节市司法局提供)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