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弘扬“红八连”精神 续写“火焰蓝”荣光
——记遵义市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
消防员正在灭火。

救援现场。

  ■ 记者 程星
  始建于1979年的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是遵义市第一批成立的消防队伍,以守护一方平安为己任,服务一方百姓为天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乌江河畔“红八连”。
  近10年来,消防站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全省优秀党支部班子、全省警营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先进消防站等各类荣誉80余项,并成功创立省级青年文明号。
  改制转隶五年来,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戎装虽改、初心不变,传承“红八连”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新时期消防救援主力军作用,续写“火焰蓝”新荣光。
  烈火熊熊显英雄本色
  凌晨1点过,天降大雪,夜色漆黑。
  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的救援车辆呼啸着疾驰而出。一户民房着了火,救援时间争分夺秒。
  火焰已经从四楼的窗户往外蹿,浓烟滚滚。“外部出水控火,内攻搜救……”20人组成的救援组分工协作开战。“什么也看不清,只能蹲在地上一点一点摸索,用热成像仪搜寻……”特勤班副班长向胜利参加了这场救援,不到十分钟,在烈焰火光中他和队友成功搜救出被困3人。
  作为先期到达的第一批救援队伍,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消防救援人员兵分两路。一组用水炮压制火势,一组直接进入火场侦察火情。
  三名消防员组成突击队,冒着危险穿越火线,用无齿锯拆开重重铁网栅栏,开辟出进攻路线……
  消防站是辖区百姓的平安守护人,也是遵义其它区域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钢铁增援力量。
  遵义余庆县银白高速一辆车载25吨液化气的槽罐车起火,一旦爆炸杀伤力将波及数公里。消防站接到调令出动增援。
  罐体燃烧火焰目测有30多米高,随时有爆炸的可能。起初救援组在2公里外用无人机进行侦察,但浓烟滚滚,根本无法看清火场情况。
  “要找到起火点,唯一方法就是靠近车身。”作为灭火机器人操作手,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灭火救援一班班长姚杨操纵机器人靠近槽罐车。机器人遥控距离极限为500米,现场又有牛群不时将机器人身上的水带撞掉,不得不上前连接。此时,姚杨离车身距离最近时仅20多米。在极度危险的区域,历时近半小时,他成功找到起火点。
  赤水市天台镇,一场山火熊熊燃烧,正向山下蔓延。消防站派出8人增援。“用的都是大型号水带,冲劲特别大!”消防员蔡乐回忆,他站稳脚步用力抱住水枪,水龙喷涌而出,强大的水压差点把他整个人甩出去,而身旁就是悬崖峭壁。
  用水龙打压凶猛的火势;挖隔离带阻止火势蔓延;用灭火拖把扑灭阴燃火堆……24小时扑救,累了就倒在地上休息一会,大家连续鏖战数日直到山火熄灭。
  烈火熊熊显英雄本色,赴汤蹈火为一方平安。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的指战员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中奋勇前行。面对烈焰火光,他们始终是冲锋在前的“逆行者”。水枪是他们的“武器”,云梯是他们的“翅膀”,以火为敌、冲锋在前,危难时刻显担当。
  瞄准目标转型升级
  “一名女子上山割猪草跌落30米深洞穴受伤,一人下去救援不成,两人都被困住。”这是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洞穴救援现场。
  “洞口荆棘密布,洞穴较深无法直接到达,要用绳索救援。”救援组到达现场侦察后,立即决定利用救援车辆和周边大石为支点,搭建起绳索救援系统。
  消防站站长陈江毅和姚杨作为先锋,利用绳索携带救援装备器材进入洞内开展救援。“很明显看到,女子的手臂已骨折……”两人利用夹板对受伤女子手臂进行固定。随后,将受伤女子抬进多功能担架固定,由上方救援人员一点一点拉动绳索上升担架。
  “岩壁湿滑不平,要随时调整救援绳索拉升方向和力度,避开障碍物。”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急救助,成功将两人救出洞穴,
  除了灭火救援,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还肩负处置洞穴救援、山岳救援、水域救援等各类抢险救援事故的重任。
  “每一类救援的背后,都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消防站指战员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升科学化、专业化应对能力。
  陈江毅告诉记者,消防站有8位消防员取得了洞穴救援资质认证。“远端锚点架设、绳索回收系统、T型救援系统……这些都需要系统学习。”正是通过这些专业的学习,让他们在洞穴救援时能够施展拳脚。
  在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的训练场上,专门为练习攀岩设置了场地,常常出现消防员们“飞檐走壁”苦练内功的身影。“训练场上多流汗,意味着救援战场上能少耗时。”
  “舟艇救援组,各就各位!”消防站的消防员正在参加水域救援培训,培训项目是驾驶橡皮艇在水面进行搜救。
  “搜救目标出现!我们即将采用‘活饵’救援法……”只见其中一艘舟艇快速靠近目标,一位消防员扮演活动的饵,通过漂浮绳与队友相连接,入水成功施救。
  “我们会在训练中模拟真实的救援场景。”蔡乐举例说,在刚学习水下救援时,会在脚上绑上绳子模拟被水草缠住,自己利用水域救援刀割断绳索“逃生”。通过贴近实战的训练,练出救援场上的真功夫。
  抢险救危、竭诚为民。五年来,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瞄准“全灾种、大应急”使命任务,不断拓宽救援领域,淬炼山岳、地震、水域等综合性、专业性的应急救援力量。通过加快专业化建设步伐,向综合性救援队伍转变,在新挑战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提质强能催生战力
  “看看今天能不能打破上次纪录!”在消防站的训练场上,正在进行负重登楼训练。消防员陈春镇身着全套灭火救援装备,肩背空气呼吸器,双手各拎一圈水带,负重爬十楼。
  只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道上传来。很快,陈春镇已经登上十楼平台。“用时仅仅54秒!比上次更快!”这是消防站的日常训练场景。
  进消防站的真火训练室则是新进队消防员的必修课。消防站副站长韩宝锁告诉记者,通过模拟的出警环境,能真实感受到火场的团团浓烟、灼热温度以及骇人火焰……让新人熟悉“战场”,练出勇闯火海的胆气。
  如何提升队伍战斗力?唯有苦练精兵磨亮“尖刀”。消防站科学制定月度训练计划,将训练量分配到天、精确到时。建立“每日一训,每周一考,每月一评”制度,常态开展体能对抗、科目比武以及各类实战训练。全员体能达标率100%,在全市比武交流、交叉考核、能力素质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我们还依托科技强化战斗力。”据陈江毅介绍,灭火机器人、无人侦察机等一大批高精尖装备正式列装投入执勤战备,全面提升实战效能。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分析灾情特点、高危区域、频发时段等关键要素,强化战备形势研判。目前,消防站配备各类型消防车辆17辆,各类装备两千余件。
  播州区有四百余栋高层建筑,两家石油化工企业,上百家重点单位。消防站针对辖区特点,开展“三个一”活动。站内所有人都要做到对上千件消防车辆器材、装备性能“一摸准”;对辖区高速、消防水源、上百家消防重点单位情况“一口清”,对新旧城区每个巷道角落“一问知”。
  同时,还将2支企业消防队、19个政府专职消防队和全区微型消防站等社会应急力量纳入灭火救援指挥调度体系。
  消防站从救援机制、队伍建设、装备升级、救援能力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提升核心战斗力,实战能力稳步提升。
  改制转隶以来,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共成功扑救各类火灾1000余起、抢险救援500余起、社会救助400余起,救助群众300余人,挽救财产达3.6亿余元。
  40余年红色基因一脉相承,传承发扬赴汤蹈火、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锤炼打大仗、打硬仗、打胜仗的专业能力,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逐梦“火焰蓝”,建功新时代。
  (图片由遵南大道消防救援站提供)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