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教学的魏文俊。 ■ 记者 杨情丽
默默坚守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十八载。工作以来,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魏文俊始终践行“四有”“三者”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标准,锤炼教书育人本领,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用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书写立德树人的优秀答卷。
潜心钻研教学 播撒阳光雨露
“幸福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遥远而虚幻的海市蜃楼,我知道自己是个非常平凡的人,但我希望能坚强地活着,用愉快的笑脸、关爱的眼神、温暖的同情心感染周遭的每一个人。”18年来,魏文俊时常都会想起引领自己走上教师岗位的这段话。
这是出自余杰《乡村女教师》里的文字,彼时作为高中学生的魏文俊还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鲁迅笔下那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但这些朴实的文字让他想起了广袤而落后的土地上,佝偻着躯体站立的乡亲。因此,他萌生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想法。就这样,2000年,一个师范学校的志愿开启了他的教书育人生涯。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是我一直以来秉承的教学宗旨。”在魏文俊看来,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彰显着一名普通教师的人生追求和价值。
为上好每一堂课,魏文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研究能力,指导教学实践。因此,他购买了大量教学书籍,深钻文本,深研学生。他坚信,只有自己先把书读懂,才能教好学生。于是,他主动向老教师学习,邀请骨干教师到课堂听课、提意见,从中明确方向,不断改进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开诚布公地征求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倾听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提出的好建议,他都会用心思考,并且运用到教学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魏文俊多次被聘为安顺市监测考试命题、审题、试题解析专家,“一师一优课”评审专家,网络学习资源与空间运用优质课堂竞赛活动中学语文组专家评委,多次被安顺市教育局聘为“送教送培”专家到县区高中学校开展示范课教学及专题讲座。其参与研究的省级课题《立足高中生语感培养的古典诗词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结题并出版为校本教材;主持完成市级课题《高中语文探究式对话阅读研究》,获安顺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参与研究的省级课题《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以安顺一中为例》,成功结题并获安顺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多年来,在指导年轻教师方面,魏文俊还充分发挥“青蓝工程”中“师傅”的指导作用,全面履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能,充分利用“安顺市魏文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平台,积极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成为了该校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并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在安顺市优质课等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创新管理模式 谱写教育新篇
2019年8月,魏文俊选择放弃行政管理岗位,专注教育教学实践,带领2020届高三(25)班备战高考。为了让班级学生全员住校的管理措施顺利落地,提高复习备考效率,他毅然决然地搬进了男生宿舍与学生共同起居,坚持带领学生晨练、陪伴学生早读及晚自习。
2020年,恰逢疫情,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从2020年3月返校开始,魏文俊便坚持与学生一起在教室学习、吃饭,开始了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辅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心理……最终,在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班成绩显著,一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一名同学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其余多人被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名校录取。
同年8月,学校招收第一届“强基”班学生,还未来得及休整的魏文俊选择迎难而上,担任“强基”班班主任,开启新一轮的高考备考之路。此后三年,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平台,积极探索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围绕“全面发展,全员发展;个性发展,特色发展”的目标,以“搭建平台、引领实施、过程跟踪”为抓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分层落实”的有效管理模式,多项管理措施在学校推广,先后多次到县区高中学校交流班级管理经验,以文化的力量引领学生发展。
今年6月,在三年班级建制及学生不变的背景下,“强基弘毅”班高考硕果累累,全员上一本线,17人被985、211院校录取,18人被211院校录取;2名学生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本硕博8年连读;多名同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名校就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教18年来,魏文俊先后被评为贵州省省级骨干教师、安顺市市级教学名师、安顺市市级骨干教师、安顺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安顺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安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教研员。先后2次获安顺市“优秀教师”、2次获安顺市“优秀共产党员”表彰,为“安顺市五四青年奖章”“安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其所带班级也曾3次获安顺市先进班集体荣誉。魏文俊坦言,在今后的时间里,将会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为教育教学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