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名”和中华法文化的遗传密码
——《法与名》序言
  ■ 俞荣根
  中华法系在世界法律史上独树一帜。我国古代法蕴含丰富的智慧和资源,其中重要体现就是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华思想风味的独特概念与范畴。正是这部《法与名》的书稿,让我享受“炳烛之明”的老年读书之乐,同时还触发了对自己学研过程的自省自谏之思。
  “名”,在先秦诸子中称得上是热门话题。不独名家学派,儒、道、法、墨、杂等诸子百家对“名”也多有深刻阐发,构成中国思想史上一大瑰丽景观。《老子》首章在“道可道,非常道”后,紧接着是对称性的另一半六字玄妙哲言:“名可名,非常名。”孔子留给为政者的箴铭是“正名”两个字(《论语·子路》)。《荀子》书有《正名》专论。《公孙龙子》亦有《名实论》专篇。管子学派说:“有名则治,无名则乱。”(《管子·枢言》)韩非主张君主“执一”而独制天下,也搬出他的“名”论:“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韩非子·扬权》)申不害把“名”提升到“天地之纲,圣人之符”(《申子·大体》)的高度。秦汉之际各家也竞相说“名”,力图掌控“名”的话语权。汉儒奏出了新儒学关于“名”的强音:“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礼记·大传》)其中,尤以被誉为“汉代孔子”的董仲舒论之最力:“名者,大理之首章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将正名作为君主欲实现国家大治的宪章之首。随着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被“独尊”,诸家关于“名”的学说亦归于一统,热闹已久的“名”学也就由此走向终结。至《白虎通德论》颁行,将“爵”“号”“谥”等一一“正名”,“名”由是完成了“为政之首”“至治之务”的制度性建构。足见,“名”学不仅对汉语言学、逻辑学有肇造之功,而且在伦理道德、政治法制层面上发挥着定向、创制作用。“名”,确实是中华传统政治学、法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一个含义宏富的法哲学核心范畴。对“名”的研究也是破解中华法文化的“遗传密码”的有效路径。
  本书作者研析道:“名”的含义极为博杂,大致可划分为指称性的“名”和指导性的“名”这两种基本含义。前者主要是逻辑学意义上的“名”,后者主要是政治、伦理意义上的“名”。后者最能代表中国思想史“名”范畴的本质所在。名家学派对逻辑之名的辨正也是为了政治伦理上的“正名”,其目的也在于政治关切。书稿梳理了丰富史料,通过研究指出,“名”之范畴具有丰富的政治法律意义,由“名”而延伸的名法、刑名、正名、名分、名位、名例、名教等都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名”思想是传统法典的枢纽与灵魂,也是古代中国法哲学能立于世界法哲学之林的根基。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探寻礼法中国的基因与底蕴所在,其立论颇具创见性。
  《法与名》书稿在体系结构、篇章设置、写作方法上别开生面,可谓匠心独运。就篇章结构而言,作者先由绪论立论,再分编展开。绪论是一篇较有深度的“法与名”的法哲学专论,以此引领全书。主体部分从“典籍论述”“法典记载”“案例呈现”“文学表达”四个方面通过丰富史料来呈现“名”所具有的法哲学内容。本书作者在梳理“名”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成体系的史料进行分类汇编,提炼主题,然后用心写好篇序、章序、节序和题记以提纲挈领。这不失一种运思精巧的写作方式,既避免了脱离史料的先入为主,也摆脱了堆砌史料的机械呆板。书稿中这些丰富的篇序、章序、节序和题记颇有见地,不乏文采。这样赋予了史料以法哲学的血肉和灵魂,从而使书稿成为一部学术著作而不是一本史料辑录。
  书稿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关于古籍分类,典籍、法典、案例、文学四块之间存在诸多交叉之处。“典籍”一词外延甚广。法典就是一种典籍,文学类也一样,案例则多散嵌于典籍中。我们研究“名”学,对古籍资料的分类及其篇名能定得愈准确愈好。此外,绪论和篇章序文、题记还可以打开思路。比如,“名”在治国理政中的运用以及其在中华法系中的功能值得进一步深析,还可讨论“名”之法哲学在现在治国理政中的价值。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对“名”的正面肯定,还应该包括对其负向度的揭示,如“名”与阴谋权术的关系。“名”思想是精华与糟粕并存、治道与权术夹杂着的。法家“刑名法术”的本质不过为帝制君主专制之工具。我一再呼吁,现代法治绝非商、韩、李斯、嬴政所论所行的法家之治。我们必须对“刑名法术之学”的危害保持警惕。
  该著选题之宏大,仅就史料而言,既博且杂,搜罗编纂之难,可以想见。这套“丛书”跨法史法理等多学科,但总体上偏法史。作者乃法理博士,非法史出身,跨学科的研究难度自然极大。从书稿中看得出,他做得颇为辛苦,耗了不少心血。孟子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一乐”也,甚至可以说,是我们教师这一行最大的乐趣。我以为,通过《法与名》的写作,作者不仅推进了自己对传统法文化的学习与研究,而更多的收获还在于得到心性的锤炼、学术兴趣的凝练和学术品性的涵养。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