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婷(左)与群众交谈。 ■ 记者 贾华
一个生长在城市的女孩子,从未有过农村生活和工作经历的三农“素人”,却接下了去村里担任第一书记的重担。两年的任职时间已满,她用真情和脚步证明:我行!
这位第一书记叫王文婷,201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2018年10月入职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行政庭担任法官助理。2021年5月,被选派到黔南州罗甸县边阳镇新场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遍访调研获真知
“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孩子,我对罗甸的认知仅限于火龙果好吃。在上任前,我还想过要不要学个喊麦技能,开视频为群众直播卖火龙果。”王文婷说,等到扛起背包真正到了新场村,才发现现实和想象完全是两码事,村里没有红得发紫的火龙果,也没有人们印象中那些红红绿绿的果蔬,“看来卖火龙果是行不通了,村里连一棵火龙果树都没有。”
要为群众服务还得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所想所需来决定,只要有一颗为群众服务之心,就不怕没有可以作为之处。
新场村有1018户、4431人,是以前一个小乡镇的规模,而工作人员总共只有11个人,也就是说人均服务400多人。在接下来两个月时间里,王文婷白天开展日常村务工作,利用夜间、周末、节假日走访农户。
村里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外出人口达到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常住在村的多是老人、小孩。有的甚至一家6口人分三地居住,父母住老家种地为生,年轻男性户主住务工地,妻子在孩子就读学校所在地租房住照看孩子。
服务对象居住分散,就意味着公共服务半径被拉长,这对服务人员来说提高了工作难度。
在与群众谈心中,王文婷还了解到,造成一户分三地居住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成因:种地收入低,农产品价格上不去,而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下不来。
王文婷为群众算了一笔账,以坝区好田好土为例,还列出了一个表格清单,清清楚楚地显示出:1亩地年产值约为4000元左右(投工不算),其中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约占40%,即1亩地年累计收入约为2400元,一户人家大约有10亩耕地,即使全部满栽满种还加上老天爷“赏脸”,喜获丰收,一年种地收入也只有24000元,这远远不够一家五六口人一年的开销,因此家里必须有人外出务工挣钱,才能养家糊口。
真情扶助急难家庭
2021年秋天,王文婷到村里一位陈姓老人家中走访。通过走访了解到,老人身患癌症、妻子天生哑巴,女儿嫁到邻村,二老去投靠女儿居住。后来,老人位于新场村的平房在修建省道时被征收,获得补偿款20多万元。由于心疼女儿,他们把钱全部投到女婿建房和装修中,后来女儿女婿感情不好闹离婚,女婿对二老不好,二老就回到新场村里搭了简易住房生活。
不久老人去世,他女儿告知村干部说家庭困难,连丧事都办不起。驻村工作队自掏腰包捐赠了1200元,当地信用社经理捐出3000元给陈老买棺材、墓碑,工作队也组织周围群众帮忙拉电线、凑桌椅、办丧事,群众热心前来帮忙,终于把老人的丧事完成,这种浓浓的人情味使王文婷深受感动。
后来,在两个村干部的协调下,老人女儿女婿和好,两人一同出门务工,家里的情况也有了明显改善。
村里还有一家姚氏兄弟,虽然同住在一栋房子里,但却长期积怨闹不和。一天傍晚,王文婷接到姚某某打来电话说要请村干部入户调解纠纷。王文婷立即赶往姚某某家,耐心地听取了两兄弟几十年来存在的问题,然后王文婷再一件一件地帮他们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开导兄弟俩要以和为贵、换位思考,一直从当晚七点过谈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半,最终兄弟俩互相承认自己的不是,心结打开,各自心中的那口“气”出了,握手言和。
“要练就一双慧眼,做到精准识别,时刻关注群众突发的各种问题,才能做到精准服务,哪怕是暂时性的困难,也要做好帮扶工作,谨防脱贫户返贫,小事闹出大事等。”这些特殊家庭的特殊家事得到妥善处置,王文婷终于有了驻村以来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守好安全“防火线”
从去年秋天到今年春天,罗甸县遭遇了连季干旱。今年春耕时期,农户烧坡开荒或者焚烧谷草、油菜杆,森林火灾频发,新场村拥有全镇最大的坝区和林区,入春以来共扑灭山火13起。
由于山村地区道路狭窄,着火点多在深山老林,消防车辆上不去,灭火都是采用人海战术,由救援人员用拖把去打灭山火。
农户为什么要焚烧杂草?王文婷一边思索一边展开调查。据调查,农作物收成后留下的大量稻草、豆草、苞谷草、油菜杆等秸秆和杂草太多了又没用处,如果不烧,让农户堆在哪儿?都说不允许野外用火,可在实操上又做不到。
“简单粗暴地禁止在野外用火不现实,关键是要搞好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如何正确、安全地用火才是真理。在驻村工作组的引导下,如今的农户在风大时不烧秸秆,风小时用火也不离现场小心看护,认可我们的工作方法。”王文婷的工作思路得到群众的接受和认可。
“这次挂职我收获满满,也尽力履行了自己出征时的誓言,做到无愧于心、无愧所学。回头一看,在乡村振兴这样宏大的诗篇里,有我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小小身影,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两年的驻村时光,王文婷的经验愈加丰富,她已在成长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