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武夷山:山水向美文脉赓续
武夷山市人民法院干警向茶农普法。 彭琳 摄

  ■《福建法治报》记者 郭佳文 雷闽娟
  “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2016年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2021年10月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保护地。
  山水奇观、生物之窗、朱子故里、红茶祖地……如何不负自然与历史的恩赐,保护好这片人类共有的家园?
  呵护自然:看到野生动物的机会越来越多
  雨后的武夷山国家公园,虫鸣鸟叫声合奏大自然的协奏曲。2023年5月7日,武夷山市公安局景区派出所接到村民报警,称在茶山中发现了长达将近1米的“娃娃鱼”。
  “我们迅速赶往现场救助,之后将其放归自然。”武夷山市公安局副局长季育彦说,“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看到野生动物的机会也多了。”
  在动植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的武夷山,“种十亩田不如种一亩茶”的说法曾广为流传,茂盛的树林被削出黄土,毁林种茶的行为久治难绝。
  试点建设国家公园以来,武夷山市开展茶山整治攻坚战,公检法等部门合力开展打击“毁林种茶”专项行动,建立“快捕快诉”“补植复绿”等机制。法院受案范围也从单一林业资源扩展到水土、矿产、环境污染、非法狩猎等全生态领域;“林长+公检法三长”“河长+公检法三长”等机制不断完善;普及生态法治理念纳入全市普法规划……武夷山市强化全链条打击、多部门联动、全民普法宣教,以综合治理“组合拳”筑牢绿水青山“防火墙”。
  赓续文脉:朱子理学文化“活态”传承
  如果说,生态治理保护的是山的“形”,那么,文化传承则是保护山的“魂”。
  丹山碧水,奇秀甲东南;朱子文化,理学传古今。450多方摩崖石刻逞秀于千崖万壑之间,其中13方为朱子题刻。这里是朱子理学萌芽、发展和集大成之地,也被称为朱子理学的“摇篮”。
  2017年9月,《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围绕打造“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着力实施“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五大工程。目前,南平市登记在册的朱子遗存有140处。
  “既要保护好文物本体,也要同步保护好周边整体风貌。”武夷山法院副院长余崇斌介绍,该院分别在闽越王城遗址兴田镇城村村、朱熹故里五夫镇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法官定期驻庭化解矛盾纠纷、破解疑难杂症,以法为器守护文物古迹。
  在物质上继承保护,在精神上积淀升华。“受朱子文化熏陶,五夫民众自我约束力强,热心参与社会治理,成就了‘朱子义警’的靓丽名片。”这是五夫镇派出所所长胡少华的感慨。
  携手共创:扩大国家生态公园“朋友圈”
  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1280平方千米,横跨江西、福建两省,地处上饶、南平两地五县,是闽赣两地共同的生态财富。
  对于两省交界区域的滥伐林木等案件,由谁来管?如何取证?闽赣两地的携手保护是关键。
  早在2018年,武夷山市与铅山县两地检察机关就围绕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建立生态检察区域协作机制,并带动周边检察力量共同保护国家公园区域生态资源。
  “朋友圈”进一步拓展,今年3月,南平、上饶市两地检察院协同建阳、铅山等五地检察机关启动武夷山国家公园闽赣检察“2+5”监督协作机制,明确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的案件线索移送制度、案件检察协作机制等实施细则。
  南平法院积极构建生态环境司法集中管辖区和协作区,不断完善跨辖区生态环境案件的协同审判机制,完善异地执行委托衔接、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评估、环境修复资金管理制度等配套措施,打造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共谋协同保护“新格局”。
  两地一山紧密相连,武夷一脉闽赣同承。闽赣两地正携手致力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