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以案说法
第04版:贵在执行
标题导航
贵州法院多种形式开展“贵州生态日”宣传
增殖放流4被告现场倒鱼苗
审理案件原告远程参加庭审
开展巡河 发现外来入侵物种
建保护基地 设立法庭巡回审理点
贵州高院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
道真法院:打造“1+3+X”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模式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道真法院:打造“1+3+X”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模式
■ 记者 龙立琼
“通过观摩同学们的模拟庭审,可以看出大家准备充分,态度认真,各个环节把握较好,角色扮演非常成功,我能从同学们身上感受到对于法律的无限尊崇,对法律威严的敬畏,渴望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力维护。”5月11日下午,道真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的同学们在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6号法庭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庭审后,该院审管办法官助理韩贞江现场进行点评,这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庭审的严谨、提高审判质量的重要意义。
开展模拟庭审仅是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探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模式、新思路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加强调查研究,立足审判职能,发挥能动司法,构建了“1+3+X”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机制,创建“重道求真·尹法护卫”工作品牌,全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调研抓住薄弱环节
14.42%、11.62%、12.90%、18.15%——这是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在2019年至2022年间统计的离婚纠纷案件在新收民商事案件中的占比。
数据背后,不仅是一个个完整家庭的破碎,也事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夫妻双方离婚后,导致很多家庭教育缺位,有的家庭没有很好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特别是事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抚养费、探望权等,一旦落实不到位,对未成年人生活、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宋光学分析道。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司法必须撑腰。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为织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政法信访系统大走访”“明德遵法进农家”等活动,向乡镇、社区(村)干部、群众征求意见建议、查看实情,并向有关部门了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难点、堵点。
分析调查研究的结果,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发现干部群众的呼声主要集中在“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力度”和“基层社会治理在婚姻家庭及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比较薄弱。”
调查中发现,多数学校没有普法阵地,学校组织开展的普法活动因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浓;司法机关与教育部门联动较少。特殊家庭学生犯罪率较高,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机制衔接不够畅通,涉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感化、防止再犯等社会保护体系需进一步建立健全。
如何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模式?这成为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必须书写的一张民生答卷。
构建“1+3”司法保护机制
在道真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教学楼的一房间内,摆满了各种针对未成年人的普法手册,学生们在闲暇之余,可以走进这里,找到心中法律问题的答案——这里是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率先成立的“校园法官工作站”,工作站的相关工作由该院玉溪人民法庭庭长高会娟负责。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可以翻阅各种普法手册,还可以向高会娟咨询生活中各种法律问题,高会娟身上的制服已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针对社会各界“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力度”的呼声,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成立校园法官工作站便是其中一项举措。
经过认真研讨,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发挥司法能动性,构建“1+3+X”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机制,即重点围绕涉未审判推进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以“校园法官工作站”“尹法心语室”“法官妈妈·护未队”等为载体,发挥教育、警示、预防功能,主动扛起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责任。聚焦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五个着力点,建立“帮教+救助”工作机制,创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站,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在以涉未审判为抓手加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综合保护上,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实行案件一体化办理,选配经验丰富、熟悉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特点、善做未成年人工作的法官、法官助理组成审判团队,实现专人审理。在立、审、执环节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庭前调查和判后回访机制。
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实行调解优先、全过程调解制度,选聘政治素质好、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参与涉未纠纷调解,提升调解质效。对抚养费纠纷、探望权纠纷、离婚纠纷、侵权纠纷等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坚持优先办理,最大化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对未成年犯全面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实行“圆桌式审判”,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判前社区矫正评估、判后回访帮教等制度。对未成年被害人则认真落实隐私权保护制度,在庭审中、宣判前充分听取其意见,适时开展回访帮教和司法救助。
“这是我第一次到法院观摩庭审,让我进一步了解、认识了法律,也教会我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及家人。”2月24日,道真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的60名学生在法院旁听了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庭审后,高二学生姚可心有感而发。这样的普法方式是“校园法官工作站”的其中一项工作内容,获得了学校师生好评。
在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上,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以“校园法官工作站”为阵地,开展日常性“送法进校园”活动。2022年12月2日,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在道真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成立首个校园法官工作站以来,按照“院校共建、法治同行”的工作思路,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调防结合、标本兼治”为方针,开展法治共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据统计,目前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已在道真中等职业学校等4所学校建立了校园法官工作站。
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设立了“尹法心语室”,加强未成年人心理疏导。通过“一堂课”“一辅导”“一宣讲”,最大限度化解抚养费纠探望权纠纷、离婚纠纷,减轻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伤害。
“很多家长在结婚前没有接受过法治教育,离婚时就要给他们补上。”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一名法官说道。该院通过开展“一宣讲”,对离婚双方当事人进行家庭教育责任法律知识宣讲,向当事人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要求其签署家庭教育责任承诺书,强化当事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责任意识。
由女法官、女法官助理组成“法官妈妈·护未队”,从心灵启蒙、法律帮助、生活自主等角度关爱失足少年和未成年被害人,对贫困学生、留守未成年人进行“点对点”帮扶。
凝聚合力做实“X”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道真自治县人民法院在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涉未审判、法治教育的同时,联合道真自治县教育局、司法局、民政局、卫健局、妇联、团委、关工委、总工会等部门,建立“帮教+救助”工作机制,创新设立“一站式未成年人司法服务保护站”。
针对涉未刑事案件建立帮教体系,制定“一对一”帮教计划,一站式推动社会调查、心理疏导、安置帮教、司法救助、关爱服刑人员子女等工作联动化、多元化。
针对涉未民事案件建立回访机制,注重判后未成年人成长情况及家庭关系修复,有效防范涉诉未成年人失爱、失教、失学,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针对特殊案件组建“法律+心理+医护+社工(志愿者)”个案管理小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保护体系。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