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高考作弊不仅违法,还可能犯罪
  ■记者 赵中行
  今年高考即将到来,各地考生都在积极“备战”。而作弊,一直是高考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家及各地区都出台了具体举措,提升考场作弊防控系统,保障高考考场纪律。例如,启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增加监考力量,但高考作弊仍时有发生。
  据《新京报》报道,2022年6月7日下午,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友曝出多张QQ聊天截图。截图显示,一名昵称为“pursue张瑞瑞”的网友在群内发布求助信息:“谁会做高三题,数学,帮个忙,我可以出钱……”并附上多张疑似试卷数学题目的照片。该网友最初在群内发布信息的时间为15:48。随后群内有多位自称今年高考考生的网友指出,上述题目就是当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题目。
  对上述情况,2022年6月8日,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公安机关迅速侦查,查明:涉数学全国乙卷事,系考中作弊,甘肃某考生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不存在考前泄题。
  上述通报称,对所涉考点,相关地方教育考试机构已撤换监考人员,加强监考力量,并将
  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规定对违规考生和失职失责人员严肃处理。
  同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对此答复称,该考生数学成绩无效,同时该考生将无法再参加后续高考考试。
  多年来,我国一直重拳打击考试作弊行为。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指出,“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这表明,无论考生是否有主观作弊意愿,只要将手机等设备带进考场就会被认定为作弊;“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年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年至3年的处理。
  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更加明确,在其第二百八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表明,组织高考作弊等行为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所以,今年高考,希望考生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诚信考试,不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考出好成绩。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