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跨越两个世纪 三代人辛勤耕耘
  ■ 陈志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的父亲出生在广东、七十年代我出生在遵义,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我的儿子出生在遵义。三代人出生在两个世纪,有着相似的传承,也有着不同的性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简称二野)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四大主力部队之一。1949年10月,我的父亲身着人民解放军军装从广州出发,跟随二野第五兵团由广西经兴义进击贵阳,同年11月解放遵义,扎根遵义开展“剿匪肃清敌特”的斗争。父亲在家里经常讲述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的故事,“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时常在父亲嘴里哼唱,他郑重地教育我要严格自律、踏实工作。
  1991年12月,我大学毕业后考入遵义市公安局,在交警大队工作,身着警服从三尺岗台到大雪封关,坚守工作一线,风雨阻挡不了人民警察的诺言。2012年10月,我又调入人民法院工作,作为法治建设宣传力量的一员,秉承着对法律公平正义的忠诚,踏实地工作。
  2020年7月,我的儿子考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飞机维修专业学习。1956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成立,1987年12月,该航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民航高等学府,六十多年来薪火相传,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继承和发扬着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儿子在这里接受教育我很欣慰,我家三代人有着如此相似的传承。为此,我叮嘱儿子要踏实学好飞机维修技术,自己的职业关系到客机乘客的人身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
  我的父亲一生命运多舛,年幼丧母,历经坎坷,十八岁就从广东背井离乡参军来到贵州,能吃苦,重实干。受客家传统文化的熏陶,父亲是一个家教严谨的人,注重亲情关系、强调孝道。他一本正经地与小辈们交谈,很少言笑,保持着父亲的威严。生活中父亲与我们谈论的都是正事,他从不天南地北的扯闲篇,也不参与我们议论一些生活的话题,生活缺少些情趣。
  从小到大,父亲给我的印象是冷如冰霜的严厉,又有耿直品性的情怀。他生病了我想开车送他去医院,他认为这样会耽误我的工作,宁愿忍着病痛自己乘车去医院,也不愿意我来尽“孝道”。
  有一件令我难忘的事,我的一名初中同学从乡下到城里读书不到一个月,由于家里贫穷正要辍学回家,我告知父亲后他竟然让我把他带回家里,让他和我吃住在一起,可以从农村孩子身上学习吃苦耐劳的品质。他资助其从初中读到高中直到上大学,在外人面前只字未提此事。父亲对我的爱让我在冥冥之中感受到大爱无言的温暖,这是阅读人生多彩的情怀,父子间的情结永在心间。
  今天,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我爱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爱我。只是我们彼此间没有了“君臣般”父子的礼节。父子相聚,便讨论一番二战以来的军事历史、模型的制作,受爷爷的影响,儿子聊天时一出口就有:“侧翼、潜出、迂回、基数”等军事术语。
  闲时,一起制作模型,笑声不断。儿子生性单纯,他带一些同龄孩子来家里玩时,他们把我簇拥起组成自行车队,由我领着他们在城郊公路上骑行,孩子们你追我赶,骑得不亦乐乎!我虽然瞻前顾后要确保孩子们的安全,但是他们欢声笑语不断,让我感觉又回到了少年的时光,精神焕发。
  儿子上大学以后,家里就少了些生气。假期的到来家里又热闹起来,儿子陪我和妻子聊天,与小狗狗打得“鸡飞狗跳”,打游戏直到深夜。有时一家人在湘江河边散步,看夕阳西下、落花流水。假期结束了,我们送走了儿子,又盼望着下一个假期的到来一家人再相聚。
  我与父亲,我与儿子,三代人生于两个世纪,父与子的关系,不管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但有一些东西是永远改变不了,父子情深,爱大于天。
  (作者单位: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法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