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黄茳梅:用画笔为乡村孩子绘梦
  ■ 通讯员 覃娅婕
  “只要学会用眼睛发现美,用手去画出美,用心灵去沉淀美,我相信再贫瘠的土地也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是24年前黄茳梅写给学生的话,如今,她将这段话送给自己。
  女承父业铸师魂
  1998年,大学毕业的黄茳梅决定回到铜仁市万山区的乡镇中学任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除了父亲黄昌淮。
  对黄茳梅来说,父亲黄昌淮是标杆一样的存在:从事教育工作近四十年,他把最好的青春时光贡献给了家乡的学校。
  “小时候我总觉得父亲对学生比对我还好。”在黄茳梅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不回家,尤其是在他担任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中学校长的几年间,“那时候学校学生多,老师少,一个老师往往要兼顾很多学科,我父亲也不例外,白天上课,晚上守学生上晚自习,一个周也见不着他几次面。”
  尽管如此,高楼坪中学的师资力量还是不够。“国家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当时的高楼坪中学只有语文、数学、历史等传统主科,英语、美术、音乐和体育等课程可以说几乎为零,和城里相差太大。”为此,黄昌淮寻访各地,四处奔波引进教师,补全各个学科,其中,为了请到专业的美术老师,他不惜跑到湖南,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引进了第一个美术老师,培养了该校第一批乡村美术特长生。
  父亲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黄茳梅,选择教师这份职业对她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只有学习美术,是黄茳梅小小的“执念”,“当初看着父亲为了找一个专业的美术老师焦头烂额,我就在想我要是美术老师就好了。”最终,22岁的黄茳梅,如愿以偿地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
  画笔筑梦助成才
  在黄茳梅来之前,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中学可以说是没有美术课的。“从学生到家长没有一个把美术当成正式学科,对他们而言,美术课就是用来玩的。”这样的观念一度让黄茳梅的教学任务难以推进,为了改变现状,黄茳梅把教室安在了室外,干枯的芦苇、发芽的老树、险峰怪石都是她的“教具”,写生、观赏、冥想,花样百出的教学方式,一扫之前的枯燥乏味,在她的引导下,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日益增长。一年后,学校的美术特长生实现了从无到有。
  “当时有三个学生跟着我系统地学习,他们想走艺体这条路。”黄茳梅知道在那个“重文轻艺”的大环境下,家境贫寒的学生跨出这一步有多难,为了让已经上初二的他们能赶上艺术大专招考,黄茳梅让他们住进她的教师宿舍,吃住一起,每天晚上给他们培训,两年间不曾收取任何费用。“乡村孩子的梦想就像是一簇微弱的火光,一点点变化都有可能让它熄灭,必须好好呵护。”在黄茳梅的悉心培养下,三名学生如愿考取心仪的院校。
  二十四年来,黄茳梅先后在三所乡镇中学任职,教过的学生数以万计,辅导过的学生逾千人,她把美好的艺术种子播撒在一个个乡村孩子的心中,让乡村孩子与艺术的距离不再遥远。黄茳梅说:“我要用老师的一颗爱心,成就孩子将来的梦想。”
   坚守讲台乐奉献
  然而,在漫长的教育生涯即将接近尾声时,命运却突然给黄茳梅开了个“玩笑”。
  认识黄茳梅的人都很难将这位温柔阳光的女教师与尿毒症患者联系在一起。2015年,在学校组织的体检中,黄茳梅被查出身患尿毒症,在治疗的7年多的时间里,考虑到其身体因素,学校数次想要将她调离教学一线,减轻她的负担,但无一例外都被拒绝,“即使每天只能喝一杯水,我也想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
  在课余时间,黄茳梅还强忍身体的不适,利用下班时间免费辅导初三毕业生画画,让初升高的学生有机会参加艺考。面对家人的不解,黄茳梅坦言:“不是学生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学生,他们身上蓬勃的生命力,才是治愈我身体和心灵的良方。”也许因为心里被学生占得满满的,即使在患病最痛苦的时候,她也乐观地挺了过来。
  当被问到今后有何打算时,黄茳梅毫不犹豫地说:“在这里一直待下去,直到学生不再需要我,直到我再也上不了讲台。”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