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党建文化富沃土 社会治理满春风
——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纪实
联户长王山鲜(左)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通讯员 杨春 曾炜
  春风为笔,江水为墨,描绘这一湾碧绿春水,润开这两岸灿烂樱花;歌声为酒,舞姿为伴,品出了苗家儿女快乐喜悦的心情……
  近日,笔者来到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一幅幅画面让人感觉春风拂面,催人奋进。基层社会治理开展得如何?从该村群众的笑脸上就能找到答案。
  党建融入基层 筑牢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的召开,让化屋村的人民群众看到了发展方向,看到幸福生活的前景,同时也激励着全村党员干部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激情。
  “在化屋村基层社会治理中,我们主要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党建在网格中的引领推动作用。”化屋村第一书记常开林说,“通过党建网格化,最大限度激发党员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让服务群众工作再上新台阶。”
  就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化屋村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我们不断丰富‘党建+’的工作内涵,借助‘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将党员合理分配到网格中去,亮身份、作表率,当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村干部王世宇说。
  如今化屋村按照地域划分为江源、天竹和新村3个小组11个片区,将35名党员划分为3个党小组与村民进行结对,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传等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排忧解难,从而推进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治理。
  中心网格联户 夯实治理基础
  化屋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一中心”整合各类社会力量,实现了“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等着办为高效办”的转变。综治中心还有效整合“阳光儿童关爱工程”“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项目,建成高清视频监控探头13个。同时依托“云平台”建“大数据”,将全村每户基础信息录入“贵州省5G综治信息平台”,实现与村综治中心信息联通,内容涵盖公安、民政、教育、卫生、金融等相关数据。随着贵州移动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移动5G网络、大数据技术让化屋村成为了传统与现代化相融合的新时代村寨。同时,将化屋村划分为3个小网格,每个网格划分若干联户单元,配备1名网格员和多名网格协管员,再以10户左右划分为22个联户单元,每个联户单元明确1名联户长,组织本联户单元内农户开展“十联”工作,不仅实现了村级治理体系精细化,确保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还将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每家每户。
  网格长许蕾说:“化屋村充分运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吸收民生监督员、农村‘十大员’等参与网格服务管理,以信息化为支撑,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联户单元下沉,确保服务全覆盖,提升了乡村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精细化。”
  村级“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在运行中不断创新磨合,将“N+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贯穿到党建引领、发展产业、生态环境、社会治安、河流治理、人民调解等各项工作中去,不仅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化屋村的社会治理中还突出了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产业化融合、特色化助推等特点,真正实现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五治横向贯通 再乘两会春风
  2021年,化屋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化屋村借着两会的春风,在“N+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基础上,以“五治”(政治、法治、德治、智治、自治)为“翼”,横向贯通,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法治治理效能,为化屋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再加固再加牢。
  政治,即是要求化屋村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充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使命。其次是通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为持续深化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最后以智治为辅,大数据助力乡村治理。
  “体现出了社会治理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驻村干部艾星说:“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和乡风文明建设。”
  为了提升“五治”水平,化屋村根据每一“治”的特点,制定相关强化提升措施。为了让“自治”更到位更具体,制定村规民约“十爱十要十不准”,规范旅游景区市场秩序,要求各商家和农家乐相互监督、保质保量、规范服务,邻里也变得更和谐,生活环境变得更干净。化屋村还以“文明储蓄银行”形式,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村文明实践站建成“文明积分超市”2个,推进储蓄文明机制在群众自治中发挥作用;在“法治”中,为增强群众学法、守法和用法意识,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黔西市司法局精准指导,按照“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要求,安排全市6家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每月轮流到化屋村开展2次值班,给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同时建立了“村民说事平台”和“民间矛盾纠纷调解室”,启动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充分结合群众生活实际,以调带宣,以案释法,让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潜移默化到群众的心里,不断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化屋村在运行“五治”与“N+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中,两者纵横交错,互纠互补,形成一张治理“大网”,不断完善补齐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和漏洞,助推化屋村在乡村振兴大道上大步奔跑,乌江秘境、苗韵化屋开启了乡村法治建设新模式。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