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区域
第06版:区域
第07版:理论
第08版:文艺
标题导航
贵阳市检察机关基层院建设现场观摩会召开
铜仁市两级法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六盘水市法院系统提升司法警察队伍专业化水平
保护传统村落 传承民族文化
图说新闻
解决“急难愁盼” 提升群众“三感”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传统村落 传承民族文化
——全国首份《传统村落司法保护蓝皮书》《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蓝皮书》出炉
■ 记者 龙立琼
3月21日,全国首份《传统村落司法保护蓝皮书》《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蓝皮书》出炉,两份镌刻着浓厚少数民族空间记忆和文化精髓的司法保护蓝皮书由雷山县人民法院发布,这是该院近年来探索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重要成果。
织密传统村落司法保护网
根据省高院《关于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的暂行规定》,雷山县人民法院管辖传统村落137个,其中雷山县68个,台江县39个,剑河县30个。近年来,雷山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强化传统村落司法保护,确保传统村落原始风貌不被破坏,让人与自然浑然天成的和谐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传统村落司法保护蓝皮书》指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期间,雷山县人民法院共办理涉传统村落保护类案件75件,其中雷山县62件,剑河县2件,台江县11件。从案件类型来看,刑事案件12件19人;民事案件54件;行政案件6件。
在蓝皮书中,雷山县人民法院分析,刑事案件集中于滥伐林木罪,其主要原因是雷公山环境保护法庭所管辖区域内,多数村民砍伐林木用于建房,剩余木料用于储存或者出售补贴家用。国家对于林木的砍伐进行管控,需要办理砍伐证,很多村民由于文化水平限制,往往没有办理砍伐许可证,或者超过砍伐许可证划定的范围超伐林木,从而出现滥伐、超伐现象导致犯罪;民事案件多集中于财产损害纠纷、排除妨害纠纷、侵权责任纠纷等与村民房屋密切相关的领域。由于民族传统村落采取“大聚居”的方式依山而建,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以“房屋”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审理这类案件,均涉及到对于房屋的损害或是侵权;行政案件多集中对传统村落的管理以及行政机关对于林地的管理。所审理的行政案件中,涉及传统村落保护的2件,涉及林地管理的4件。这一现象说明,村民对于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开始增强,并且努力维护传统村落的寨容寨貌,遏制破坏传统村落的行为发生。同时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村民大多数还是依靠山林作为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山林土地在其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用司法力量守住民族根与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4项,丰富多彩的名录决定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司法保护是雷山县人民法院的应有之义。
雷山县历史悠久,其苗族建筑、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然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蓝皮书》介绍,雷山县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住民族“根”与“魂”担当作为。该院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提升审判质效;加大调解力度,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让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加强法治宣传,通过巡回审判、法治宣讲、典型案例解读、法律咨询、以案说法等方式,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发挥“非遗司法保护示范基地”作用,全力建好非遗司法保护的“交流平台”“研讨中心”“前沿哨所”作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蓝皮书提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即政府部门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不断向群众进行非遗文化的普及,充分发挥非遗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非遗的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非遗保护的氛围。人民法院在审理涉非遗案件时,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多开展巡回审判,对破坏非遗的行为严厉打击,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健全管理制度,壮大传承队伍。政府部门应当加快相关制度的建设,制定保护方案,全面系统的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要建立好传承机制,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鼓励现有传承人带徒授艺,避免因无传承人导致技艺失传的现象发生。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搬进课堂,与当前的学校教育相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严格司法,加大对破坏非遗和非遗传承行为的打击力度。政府各相关部门、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要加强分工协作,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筑起一道打击破坏非遗以及非遗传承犯罪的屏障。对影响较大的案件,法院、检察院可提前介入,固定证据,做到快捕快诉快判,必要时可公开逮捕、公开审判、公开宣判,更加有效地教育群众,震慑犯罪。对涉及非遗及非遗传承的民事案件,要做到快立、快审、快接,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构筑司法保护屏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