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介绍白岩村的数智平台使用情况。 ■ 记者 任莉 实习生 杨艺
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东南部8.5公里处的丹江镇白岩村,地处雷公山西南麓,是一个传统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是一个被誉为“梯田托起的村庄”。村子周边环境优美,自然资源、旅游资源、苗族特色文化丰富。
近年来,雷山县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聚焦“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任务,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数字乡村智慧平台,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在此背景下,白岩村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成为雷山县首批“数字乡村示范村”。借助该红利,该村不断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民宿经济蓬勃发展,乡村经济活力迸发,乡风文明及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记者在白岩村的“数字乡村”指挥中心看到,通过“雷山县移动数智乡村白岩村一张图”,该村详细情况介绍、网格化管理、乡土风情、产业信息、村民就业和收入信息等,应有尽有。
“白岩村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问题,还有效解决了乡村治理问题,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雷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文安炫告诉记者。
实际上,像白岩村这样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只是雷山县积极构建“数字化”乡村治理的典型缩影。
和白岩村一样,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也在悄然发生着欣欣向荣的变化。
2022年,得益于“数字乡村”建设,南猛村的村民在自愿的情况下,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村民们通过手机就能够实时了解自家门口的情况。安装上高清摄像头的村民表示,监控很实用,只要打开手机联上监控,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自家周围环境的情况,安全度明显提升了。
“除了在安防之外,在我们党建管理上,‘数字乡村’建设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记者采访南猛村驻村第一书记蔡孟阳时,他表示,“数字乡村”建设既有效解决了农村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问题,也可以智能化解决乡村治理问题,并通过实施推广智慧认养农业新模式,盘活农村产业资源,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显然,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既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又为推进现代化基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雷山县“数字乡村”建设可谓与时俱进正当时。
尽管“数字乡村”建设在雷山县成效正在逐渐显现,然而,前进的步伐并未有丝毫停歇。
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到2022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紧跟其后,雷山县随即也出台《雷山县“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该《方案》,雷山县将探索推广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拓展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雷山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雷山县要在“数字乡村”上开新局。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推进数字乡村试点项目,建设雷山5G+乡村振兴数字综合管理平台,升级打造县、乡、村三级数字乡村指挥中心,以数字赋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相信不久的未来,雷山县借助数字乡村建设红利,将拥抱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