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一堂“防诈课”
  ■何军林
  前个周末和战友一家小聚。战友是一名警察,也许是职业习惯,闲聊中不觉间就谈起了网络安全。说到网络安全,自然会说到网络诈骗,因为网络诈骗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现象。
  我告诉战友,自己上个月就接到一个诈骗电话。事情很简单,我接到一个自称是“通信管理局”的电话,对方称我的手机号涉嫌诈骗,之后转接到了“XX市公安局”,一个自称“陈警官”的人对我说:“诈骗团伙已落网,你名下的1个手机号和银行卡涉嫌诈骗,需要你配合调查,否则就要把你名下的资金全部冻结并逮捕你。”我只愣了两秒钟就醒悟过来,这不就是诈骗电话吗?于是,我在电话里把对方骂了一通挂掉了。目前,我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再也没接到一个这类电话了。
  “看来你警惕性还挺高,没有上当受骗。”战友跟我说,我碰到的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诈骗,骗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办案人员主动拨打受害人电话,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获取信任,谎称受害人涉嫌贩毒、洗钱等案件,并伪造警官证、通缉令,要求受害人将钱转至“安全账户”,实施诈骗。战友接着说,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办案,也绝不会在互联网上发送各种法律文书,更不会让群众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
  喝了几杯酒,再加上话题涉及战友的专业领域,他谈兴大起,当场给我们上了一堂“防诈课”。他说,现在的网络诈骗可谓是五花八门,比如“杀猪盘”诈骗、虚假征信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虚假购物服务诈骗、网络刷单诈骗、假冒客服退款诈骗、冒充领导熟人诈骗、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诈骗、网络贷款诈骗等等,让人防不胜防。为了让我们提高防骗、识骗能力,他还列举了几个典型诈骗案例。
  今年1月,资深股民老刘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表示可以退还以前购买炒股软件的服务费,于是老刘便加了对方微信。随后,对方把老刘拉入“龙家乐”炒股微信群,每天有资深导师在群里发布炒股信息,对方还告诉老刘,要退还的服务费都在一个名叫“ICP”的APP里。老刘半信半疑下载后,服务费顺利提现,他心花怒放!这时,导师告诉老刘现在股市行情不太好,他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了“ICP”APP里,还让老石跟着他一起投资。谨慎的老刘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5万元,挣了不少也能够提现,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将40万余元悉数投了进去。过了两天,正美滋滋地等待收益的老刘突然发现自己被踢出了群聊,导师也把自己拉黑,就连“ICP”APP也打不开了,他这才恍然大悟受骗了。
  战友说,这就是典型的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诈骗分子利用市民的理财需求,通过互联网仿冒或搭建虚假投资平台,分享期货、黄金、股票投资知识,并推荐受害人添加微信群、QQ群,邀请加入他的战队一起赚钱。当受害人添加这些群,深信跟着“导师”有钱赚时,他们早已盘算好通过操纵虚假平台数据,以“高收益”“有漏洞”等幌子吸引受害人转账实施诈骗!
  接下来战友还讲了几个案例,如果不是要散席了,他能讲到天亮。用他的话说,他知道的案例能装几箩筐。确实,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迅猛增加、案件持续高发,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说实话,自己能做的就是多学一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安全知识,提高防骗、识骗的能力,比如听战友“讲课”。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