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贵州强化法律监督推动“非遗”保护传承
■记者罗华
检察官实地了解三都“非遗”情况。

  1000多年的织金砂陶以及400年的玉屏箫笛、一直没有没有文字记录只以活态形式口口相传的《亚鲁王》……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遭遇传承无人等各种有碍“非遗”保护传承时,我省检察机关运用法律监督,让目前存在的727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
  近年来,全省各地检察机关纷纷发力,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等法律监督手段,督促涉及部门履职,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传承和保护。
   有效保护“非遗”文化
  织金砂陶制作工艺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十六年前即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憾的是,直至2022年,织金砂陶制作工艺仍未认定代表性传承人,这笔瑰丽遗产遭遇了传承无人的危机,存在灭失的风险。织金县人民检察院获知后依法向织金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提出诉前检察建议,促成当地认定织金砂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并逐级推荐申报其为市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效地保护了非遗文化。
  促成1000年织金砂陶制作工艺有传承人,仅仅是我省法律监督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一个缩影。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个,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2个,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集中的地方。虽然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传承人,却存在年龄偏大,面临传承断代风险,传承内容被破坏,可能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当地检察院为切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公益诉讼破解非遗保护难题。
  检察机关依法对有关行政机关执法不严、怠于履职等情形进行立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诉前检察建议后,规范非遗传承人系统考评,落实责任人对管辖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管理,及时组织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字化采集,形成音、视、图、文现在国家数字库存档,成功申报省级传承人3人、州级传承人6人。
  让社会更加重视“非遗”保护
  在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玉屏箫笛为“贵州三宝”之一,创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有400多年历史,因音色优美圆滑,做工精湛细腻获1886年伦敦国际博览会银奖,1923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保护不力,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存在着市县级传承人未享受传承补贴、未及时对箫笛技艺传承人进行培训、学徒流动性大且人数较少,箫笛技艺与生产生活融合不紧密,箫笛销售范围有限等问题,可能造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风险。
  去年8月,玉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向行政主管部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依法履行职责,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检察建议引起当地政府部门重视,随后出台箫笛文化保护传承与产业发展扶持和奖励办法,加强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和箫笛文化产业发展,推荐玉屏自治县省级传承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并完成国家级、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补助申请,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得以接续传承。
  去年,黔东南州雷山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代表性传承人王先生肖像权侵权纠纷案,黔东南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金亦贱出庭支持起诉,并当庭促成当事人和解,法院也根据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意见书发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令,这一案件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十大法律监督典型案评选。
  这是我省检察机关运用法律监督手段,通过非遗传承人支持起诉维护权益,对非遗进行保护传承的具体行动。最后,非遗传承人得到赔偿,也维护了国家级非遗项目苗医药的声誉,让社会更加重视非遗保护。
  促进“非遗”传承利用
  “亚鲁王”是反映安顺历史上不同时期苗王带领苗族人民战天斗地,万里大迁徙创世与征战的一部长篇苗族英雄史诗,被文化部列为2009年中国文化的重大发现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以来,由于没有文字记录,只是以活态形式由各地的苗族歌师或者东郎口口相传,部分亚鲁王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失,亟须予以抢救保护。检察机关对“亚鲁王”的保护贡献了检察力量,亚鲁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亚鲁王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利用。
  最近,毕节市七星关区检察院收到行政单位回复函,已按检察建议要求整改,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制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遗主管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制定了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开展工作,公布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9个,公布代表性传承人12人,切实保护好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各族人民世代相传,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贵州检察机关通过法律监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贵州省文化旅游厅显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6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9项。对当地各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我省各地检察机关均运用检察监督手段,发挥检察职能,进行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
  贵州运用公益诉讼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肯定,要求形成经验、样本,进行推广运用。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