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转型与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张翊炫
  摘要:传媒技术进步为人类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格局,也深刻改变着传媒生态。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和人才培养是两个并行的改革方向,两者互相依赖。在新闻报道转型之路上,多元主体建设,传播矩阵构建和用户习惯适配成为融合发展关注的重点。而人才培养路径上,技术应用,综合表达和主流意识同样是培养体系建设的核心。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报道转型;人才培养路径
  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往往伴随着技术革命的开拓而稳步前行。媒介作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主要通路,经历和见证着这一发展过程的不断演化。媒介融合概念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被提出来的,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场景化应用。然而,互联网技术实践产生的媒介融合却在内容生产、信息传播、平台赋能、服务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到2020年,中央再次强化媒体融合发展并颁布《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介融合的发展提出了“四全”媒体概念,从理论上深化媒介融合的含义。面对着媒介融合不断深化和实践成果推陈出新,也为适应时代进步需求,媒介融合传播体系建设要注重两方面的发展,其一是基于内容层面的新闻报道转型升级;其二是基于管理层面的人才培养路径探寻。
  一、融合成为新闻报道转型的根本原则
  融合报道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同选择的创新样式。它基于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将新闻内容经过数字化加工,再搭配多媒体元素,投放在更为多元的传播渠道之中。融合报道能够深度整合新闻事实与内容呈现,能够从用户角度出发打造高品质新闻内容,并给用户提供超出传统新闻的高质量服务。
  (一)媒介融合之下多元主体参与内容生产
  在传统媒体占据新闻报道主导的广电时代,由于传播技术和传播平台限制,内容生产者多为专业机构的编辑和记者。媒体机构掌握着新闻传播的主要通路。受众在传受关系中处于信息的被动接收状态,不仅无权筛选信息,更会被媒体组织的议程设置严重影响。当受众一直处在单向传播的媒介环境之中,就会对内容的判断力大幅下降,甚至成为“无良”媒体意志的盲目追随者。
  然而,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内容生产主体不再仅仅是专业的媒体机构。大量非专业的内容生产者加入到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行列之中。传统的信息传受关系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被打破,信息搜集、加工和发布的门槛在不断降低。用户可以随时在互联网平台应用社交媒体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媒体机构不再是网络空间信息议程的唯一主导,受众开启了用户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
  (二)媒介融合之下传播矩阵扩大传播效果
  技术不仅改变人类社会结构,还改变人类传播方式。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传播矩阵构建就是媒介适应社会变革的体现。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在今天的媒体融合时代,人的思维意识和思想表达需要不同媒介帮助其传播。因此,传播矩阵的构建恰好解决了融合报道的传输问题,它是多元媒体综合应用,联合设计的结果。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接收者可以共存于不同时空之中,只需要媒介连接便可以形成同时在场的传播场域,让传播链路中的所用使用者可以共享世界时间,与世界同步。
  传播矩阵通过主体优化、内容互补、联合报道等形式,在智能化要求下,实现人性化表达,延伸人类数字空间的生存范围,打造规模化传播效果。
  (三)媒介融合之下融合报道适配用户习惯
  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比例达到99.7%。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群众主要获取信息的途径,视频化和移动化的内容接收比例在不断扩大。
  因此,对新闻内容采用融合技术加工和分配,是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最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和传播特点的报道形式。尤其在短视频受到用户追捧的当下,能够生产符合短视频平台特点的新闻报道对传播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如今,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实时直播将成为内容采集和播出的主要方式。伴随移动、直播、互动等功能的升级,融合报道将会更大程度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二、融合要求人才培养必须走复合型之路
  在媒介融合深化改革阶段,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面临极大挑战。尤其技术更新迭代之快,要求传媒人才的成长也要提速。如何在融合时代革新培养体系,是传媒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这其中有一点是相对明确的,那就是“融合”要求人才不再是单一的传统采编播,而应该是掌握技术、熟悉表达、立正思想的复合型融媒体传播者。
  (一)技术成为人才培养的必选项
  传统媒体时代的传媒人有属于当时的基本技能功底,比如“采、写、编、评”。而如今,无论是媒介形态的变化,还是受众习惯的转换,都彻底重构了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过去等着电视报道新闻的时代已经彻底消亡,今天是“7×24”的全天候信息推送,一些实时发生的事件往往是先通过网络完成采访和报道,因此,网络传输技术的应用成为考核新传媒人基本技能的标准。
  与此同时,内容生产要适配不同屏幕的规格要求。以往以电视屏幕为主的报道格式,如今要充分考虑手机屏幕的接收效果。新的媒介体验需要新的内容呈现方式,文字、图片、视频,甚至AR/VR技术都要依照内容在不同属性的介质中设计和呈现。所以,新闻内容生产者不仅要有对内容有把控能力,更要能够设计出适合融媒环境的呈现方式。比如,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打造就要求生产者能够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软件,去分析和提炼采集到数据。
  (二)表达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点
  融合报道中的信息传递要求传递简便、语言凝练、表达清晰,能够做到以最短的篇幅陈述出最精准的内容。因此,新闻内容表达是新闻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要掌握能够促进信息传达、减少信息衰竭和消除信息误解的表达方法,将真实、及时的新闻内容送到受众面前。
  媒体融合时代,传媒人才要努力将自身打造成适应“全媒体报道”的多面手。除了要对新闻生产技术有所掌握之外,更需要对文字处理、图片加工和视频制作等方面熟练掌握。因为,技术革新带来的内容形式多样,需要新闻人才能够将优秀的文字内容和视听语言充盈到新内容之中,生产出符合融媒传播要求的高质量内容。如今自媒体内容生产门槛极低,每天数以亿计的内容出现在网络之中,如何能够在爆炸信息环境中获得流量,优秀的内容表达就显现出其强大的竞争力。
  所以,融媒时代,信息繁杂,新闻人才更需要夯实自身的综合表达能力,让优美、精准、严谨的内容进入到传播链路中,实现高质量的传播效果。
  (三)主流思想成为人才培养的根本
  新闻人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所以说,“立正思想”是新闻内容生产的根基,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生产的新闻内容才是具有灵魂和教育意义的内容。新闻不仅是真实事件的传递,更应该是新闻背后所体现的思想的传递,是价值本身的体现。只有具备鲜明观点和深度思想的新闻内容才能够产生教育价值,而非简单的信息呈现。
  我国新闻内容的思想性原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在新闻内容的采集和加工过程中,要坚持辩证思想观,要能做到客观、准确、真实、全面地报道和解读新闻。尤其在移动媒体传播过程中,如果不牢牢坚持正确思想性的指导,一些简单、片面、主观甚至错误的新闻信息会迅速蔓延,造成社会不安甚至恐慌。
  “快速”是融媒时代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快可以乱。只有真正具有思想和深度的新闻内容才能被时间所记住,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三、总结
  媒介融合的发展和实践给新闻报道转型和新闻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挑战。尤其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从内容生产到形式呈现,从传播扩容到叙事升级,从传统采编到全面加工都进行了重置。媒介融合不仅重构了传媒生态,更是变革了社会交往。受众不仅是用户,也可能是内容生产者。融合报道模式出现,传播矩阵规模打造,传媒人才立体式培养,所有改变都是为适配新传媒生态下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从而促进信息交流和社会进步。未来,伴随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更丰富的新闻报道形式和传播手段将会层出不穷,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式也会不断升级,让人们更适应媒介生态转变和社会交往革新。
  参考文献:
  [1]陈刚,李沁柯.“根柢、门径与资粮”: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人才培养范式变革[J].新闻前哨,2022(07):59-61.
  [2]陈文丽,孙国红.浅谈全媒体战略下新闻报道模式转型[J].今传媒,2013,21(09):94-95.
  [3]郭莉莉.全媒体战略下广播新闻报道模式转型的方式[J].中国传媒科技,2014(06):57.
  [4]李良荣,魏新警.论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金字塔”体系[J].新闻大学,2022(01):1-7+119.
  [5]孙奡.智媒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困境与优化路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2,39(02):87-93.
  [6]周建平.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转型探讨[J].记者观察,2021(17):120-121.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