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电影评论与法治新闻评论的区别和联系浅析
  ■ 顾野灵
  摘要:在新闻的报道视角中,法治新闻评论与通常的新闻评论同是一种新闻角度的言论总称,它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法治新闻中的一种写作形式,也是法治宣传普法的一种传播力量。其目的就是为了法治的信息通过观点进行传播。法治新闻评论在媒体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媒体编辑部或评论员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简单来说,法治新闻评论就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文体的范畴,新闻报道和新闻采写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体写作。而电影评论范畴就小得多,它只是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摄影、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视听语言、道具作用、转场、剪辑等进行分析和评论。在法治新闻评论中,电影评论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电影事业发展,帮助导演或者演员拓宽视野,引导人们对于电影欣赏和评价的一种价值认同,审美认同,或者是对社会的影响意义。从文体来说,法治新闻评论就会宽泛得多,而且是新闻固有的一种写作形式。影评仅仅只是新闻评论中一种娱乐方面的话语体系,相对于法治新闻评论来说,影评具有固定性,以及针对性,明确性的特点。对于法治新闻评论来说,除了法治观点的专一性就没有时间限定,也没有严格的限定。故而在评论中,属于小资小调的一类。因此,搞清楚两者之间的界别,对于我们认识两者的写作意义,就会有很多的帮助。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和意义。
  关键词:电影评论;法治新闻评论;区别和联系
  法治新闻评论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文体,在新闻诞生以来,新闻评论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法治新闻评论与其它新闻评论一样,也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在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方面,更具有不一样的独到性。新闻的发生,在时间上必须要有“新”的特点,法治新闻评论也是一样,为了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就必须具有很独到的见解,文采,观点都需要有很精准的论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牢牢把控读者的心。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对于新闻评论的把握,如果没有深厚的法治功底、新闻经历和底蕴,想要写好一篇法治新闻评论,基本是不可能的。对于电影评论来说,评论的角度就要简单得多,只要主题、线索、细节、矛盾冲突等把控得好,有精准的语言,有独到的见解,有情节和节奏的把握,写出一篇比较好的影评,基本上就没有问题。因此,对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必须站在一种高度来看,两者之间的区别的微妙之处,两者之间的联系紧密之点,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抒写,认真把握,在新闻采写和从事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把控而不会出现任何“脱轨”现象。这也是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品格。
  一 电影评论与法治新闻评论的区别
  对于两者的区别,我们先得搞清楚两者的概念,有了明晰的概念性,就能从简单地方入手,真正的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区别。任何概念之中,都一定有概念之外的区别,此所谓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两者的区别在于:
  第一概念区别
  电影评论(FilmReview),简称影评(Cinecism),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摄影、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视听语言、道具作用、转场、剪辑等进行分析和评论。新闻评论(NewsCommentary),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法治新闻亦然,只是法治新闻的法治专业属性较强。
  第二特点和作用区别
  对于电影评论来说,主要是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引导认识、社会影响、以及艺术品鉴能够影响人们的视野,鉴赏标准等。写作的方向,着重放在评论影片的题材、主题、人物或它的社会意义。也有片段性的评论,但对于这种评论来说,较少一些,重要的还是对于题材、主题、人物或它的社会意义在评论中最为常见。这种评论没有严格的规定,也没有必须的评论的一种形式,也不是每一部电影都值得评论,而应该是有很好审美价值,能够为观众带来某种享受或者某些争议的电影才值得评论。
  法治新闻评论就不一样,立意必须精准,观点必须独到,政治站位必须高,论据、论点还得点到为止,法治知识专业性要强。它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通过法治新闻评论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表明态度、指出症结、提出希望和看法,引导社会认识。通过对法治新闻事实的分析与解剖,从理论、思想、政策高度和普法教育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
  第三立意和影响的区别
  对于影视评论来说,可以就某一部电影的时间、人物、情节以及目的展开描写,不一定需要及时性、新颖性,只要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能够让读者明白影评的事实和意义,就具有很好的效果。不一定非得以各自的观点进行点评,而应该是以大众的需求,事实性的点评出电影独特的视角,就可以完成了一篇影视评论的过程。其中还可以为精彩的情节呐喊,也可以为某个主人公的不公待遇进行必须的申辩。
  法治新闻评论就不一样,除了新颖,除了时间的把控和政治站位,还得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观点,也必须有深厚的把控实力和能力,有对法律法规的系统把握,否则容易引发读者的反驳,甚至引发一场舆论战,误导读者,不利于普法和国家法治体系建设。这些问题,对于法治新闻评论的作者来说,都必要要注意把控和规避的。立意也不能个人化,不能有任何个人的情绪和发泄。否则就谈不上真正的法治新闻评论,应该说,新闻本身的特殊性,就必须有新闻评论的独特观点。“意、理、深、新”便是新闻评论必须把握的客观义理,还要给予读者见解新颖、论点新颖,能给读者以思想启迪。举例来说,关于涉及到法检公司等政法部门公职人员的新闻评论,既要有监督和说理的元素,也要有引导和规避一些高瞻远瞩的眼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好一个新闻事件走向时代需求的观点上来。否则,很容易引起不利的方向,引发公众的情绪。
  第四引用例子与艺术把握区别
  对于电影评论来说,纪录片、专题片、艺术片便是点评的类型。只要能够客观现实的去进行把控,掌握好艺术性、文学性、哲理性。读者都会去很好的认同,相对来说,艺术的把握占了重要的部分,不仅可以享受到美的视角,也会让读者更加具有吸引作用。生活的举例也可以没有严格规避,只要能够说清楚电影陈述的事实。比如,从《人民的名义》《黑洞》到《公诉精英》,导演李路、金成洪、余丁等导演近年来的创作不断呈现出某种新的气象,每每给人们带来引人深思和警醒的普法教育。这种连贯性,能够很好地让读者看到例子之中,导演们作品对于大众的呈现。不仅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好的艺术享受,也呈现了电影的崭新气象。张艺谋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千里走单骑》《归来》等作品以针脚绵密、人物鲜活、情感细腻见长,与《英雄》《十面埋伏》《长城》《影》等造型色彩风格突出的追求相距较远,正好说明了其多面性与多维度的审美追求。这些艺术的表达,很深刻的把电影之间的联系,紧密的奉献给了观众,让大家看到了电影评论的真实性和现实基础。
  法治新闻评论就不能这样,举例也必须真实的再现某件法治新闻事件和新闻事实必须否和观众的心理。而不是指鹿为马或者天马行空地去点评,这是极其重要的。比如最近发生的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有的新闻评论就已经开始进行了传播,以《法治日报》评论《社会戾气必须依法制止》为例,我们就会看到,作者提出了事实“暴力与法治社会绝不‘兼容’,社会戾气必须依法制止,施暴者必须受到法律严惩!”的观点,让手指通过评论,感受到法治社会的正能量,从而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评论本身而没有过多去点评什么,也没有去啰嗦的回顾、展望,就新闻事实,说新闻事件,艺术性的把握,就没有电影评论那么耗用更多的时间,这也是法治新闻评论和电影评论在写作过程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点。
   二 电影评论与法治新闻评论的联系
  对于电影评论来说,一定要会在评论过程中,“揪”住读者的心,法治新闻评论也是一样。两者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管是在影视评论中,还是在法治新闻评论语境之下,都是为了这个时代的抒写,为了这个时代艺术作品的话语权。二者相互依存同生共长,虽然各有优势,但两者都是身份清晰,功能明确,为了时代的进步达成良性文艺生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区别,就会有联系,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都能为这个时代带来很好的表达意义。从两者的关联性来说,两者之间联系,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都需要抓住读者的“心”
  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任何文体的写作,都必须站在新媒体的语境之下去落实。因为传统的媒体受到了严重冲击,不管是电影评论还是法治新闻评论,都必须有强大的话语权,都必须拿捏住读者的“心”。只有更多的读者喜欢,更多人去关注,这样的评论才能形成很好的影响力,也才能在时代的进步中慢慢形成一定的话语体系。因为传统媒体的传播,已经越来越受到了冲击,对于新媒体的掌握,特别是评论上要有很好的把控,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也才能让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强悍的生命力。随着网络媒体的传播,电影评论还是新闻评论都会需要占据很大的空间,而且多元化的传播,丰富性的内容,才能弥补现在网络媒体发展的需求量。
  然而,要抓住读者的“心”,仅仅依靠传播还是不够,两者都必须要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比如从标题,从内容选取,从艺术的整合等等方面,也都值得去慢慢进化,慢慢研究,甚至要研究好读者的需求,针对性去为读者的需求发声。而不是只靠自己,只知道自己的玩法,而忘记了记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电影评论和法治新闻评论做好。特别是很多媒体,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新闻的评论依然千篇一律,无法获得读者的青睐,也无法得到读者的接纳。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任何的好作品,都是在读者群里占据着市场,才能真正地具有生命力,也才能真正走进读者中,真正去抓住读者的“心”,也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在生存和发展中带来更加繁荣的价值体系,以及才能真正生存和发展下去。
  第二都是时代最好的抒写
  任何评论,不管是法治新闻评论还是电影评论,必须把握住时代的需求,所谓“守正”“利他”,这是任何文体生存发展的基础。因为任何文体都必须为时代抒写,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基础。这是一个不能回避,也不能忽视的问题,只有真实的去做到,去做好,才能真正地实现抒写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一种使命。不管是电影评论还是新闻评论,也都需要利用媒体这样的优势传播出去,甚至在大众面前进行自己观点的表达。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评论和法治新闻评论这种使命和传播途径,也都是深入读者心中最基本的一种传输。并且,两者也都是专业学科,是讲规律、讲理论、讲方法的,两者的主体也必须是该领域的学者专家。两者之中都有文化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这些现实的存在,让两者也有融会贯通之处,比如融会贯通评论人也有可能是一个电影评论人,一个电影评论人同时也有可能是一个新闻评论人。两者之间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互相助推,相得益彰。都同时是这个时代的知识系统,学术系统,甚至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呈现。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引导,人们思维认识的提升,甚至对于人们认识这个时代,拥抱这个时代,都有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所以两者缺一不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也是成为两者得到人们喜欢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夏丹.杂文的角度与态度——我读《关掉电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18期
  【2】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用标记语【J】;修辞学习;2007年05期
  【3】马少华.逻辑与修辞:谁在说服——关于修辞是否有论证功能的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0年03期
  【4】王君兰.评价理论视角下对比研究中美新闻评论人际意义的实现【D】;重庆大学;2010年
  【5】李超.《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中社论的文体特征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乐明.汉语财经评论的修辞结构标注及篇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7】王青.新闻模糊语言的具体形态及其美学品格【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汪开庆.第六代导演的嬗变——从“文学”电影到“新闻”电影【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4期
  【9】陆启霞.原著《睡谷传奇》与改编电影《断头谷》的比较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6期
  【10】方维规.文学解释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接受美学原理及其来龙去脉【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2期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