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产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
用跨界的产业链思维推动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
   ■记者 袁燕 王远柏
  “搭乘国发[2022]2号文件东风,贵州文化旅游可以在商业模式上创新——打造旅游文化知名IP,用高水平的文旅和科技融合推动高水平的产业开发,用跨界的产业链思维推动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日前,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产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新国发2号文件从政策利好的角度而言,对贵州是一个机遇,将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者来贵州参与产业发展。”陈少峰说。
  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支持贵州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陈少峰认为,贵州的文旅和农业文创,都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无论从文旅还是农业文创的角度来讲,既要结合已有的政策,又要充分利用好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拓展新的政策结合点。这将是对原有产业的一种提升,可以把原来各类项目纳入新的产业发展规划当中。在新的产业规划当中,要保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更大跨越式发展。
  站在新起点上,贵州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陈少峰建议,贵州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个模式的创新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本地要有产业链,二是在互联网上做衍生品销售,双管齐下,对贵州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及贵州每一个旅游景点都是极为重要的。简单而言,既要从IP入手,也要从商业模式入手,要达到一种高水平的文旅和科技融合以及产业开发。过去贵州旅游可能更偏向观光旅游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体验旅游,未来,要不断拓展新的旅游业态,形成自己的旅游领军企业。
  陈少峰说,旅游还要跟农业相结合,用农业三产带动农业二产,用农业二产带动农业一产。比如,种大米是第一产业,做米糕是第二产业,建大米博物馆、插秧体验和发展民宿就是第三产业,农业三产可以跟互联网、文旅体验、农业文创、电商等相结合。把旅游做成一种跨界的产业链,贵州的绿水青山值得期待。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