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
唱响“三部曲”乡村治理显成效
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全貌。

  ■通讯员 李宇 记者 罗翔 
  日前,司法部、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命名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决定》,决定命名1136个村(社区)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贵州省38个村(社区)上榜,其中,黔南州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榜上有名。
近年来,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大土村“八个不许三个一斤”社会治理模式,以打造“三支队伍”、坚持“三个优先”、注重“三个结合”的组合拳,实现从解放以来无一例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近30年来外出务工村民无一人作奸犯科,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典范。
  
打造“三支队伍”
唱好党建引领“主题曲”
  
配强“谋事”队伍。该村以党建引领全盘工作这一原则,在村“两委”换届期间,选出8名政治靠得住、群众信得过、发展有思路、落实有力度的“领头雁”进入村“两委”队伍中,并明确支书担任村综治中心主任及网格长。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每年至少发展1名以上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并明确党员在产业发展、纠纷调处、疫情防控、社会治安等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目前,全村党员35人。
选优“干事”队伍。将全村5个村民小组划分为6个基础网格,结合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等网格员优势特长,选定网格负责人。按照“就近组合、方便管理”,把全村240户936人组建为21个“十联户”单元,优选责任心强、协调力强、奉献意识强的21个村民担任联户长,并颁发聘书、明确联户长着重当好“五员”职责,即当好宣传员、调解员、情报员、守门员和服务员,成立3个党小组,构建“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铁三角模式,不断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实体化运行。
组建“化事”队伍。组建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为骨干,人大代表、寨老、乡贤、法律明白人等四类群体为主导,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1+4+N”的村级调解委员会,发挥四类群体人熟、地熟、事熟以及在村里威望高等优势,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增强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化解力量。村委每月至少召开1次矛盾纠纷排查会议,了解矛盾纠纷化解情况,排查隐患,并组织学习法律知识、开展调解经验交流,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

坚持“三个优先”
弹好村民自治“进行曲”
  坚持教化优先。利用每年春节、开秧门、新米节等节日举办“跳苗”活动的契机,编写新词用苗歌、芦笙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育广大群众遵纪守法、孝悌诚信。加强教育,将尊长守纪、知礼知耻等内容实例,不厌其烦的向孩子们讲述,通过扎堆“摆龙门阵”、寨脚休憩闲谈等形式,传递周边村寨违法案例讨论评点,警示村民,让左邻右舍和睦相处,让群众发自内心不愿去瞎挑事、乱挑事。同时,动员苗族人最为敬重、最具公信力的“苗王”作为义务宣讲员,叮嘱提醒村民守规矩、讲诚信,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宣传全覆盖,让大土村自理自律、崇德向善的村风民风代代相传,越传越坚。
坚持调处优先。建立党员联系农户、支委包组、党员包户制度,按照就近便民原则,每名党员必须联系5—10户群众,明确规定联系户遵纪守法,联系的党员要负主体责任,促使包保党员在办事干活遇到联系户时再忙也站着聊上几分钟,随时掌握群众的情况,化解村民心中的疙瘩,呈现出“党员唱主角、骨干为支撑”的鲜明特征。
同时,将热心集体、年轻干练的骨干村民组织起来,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治安联防队、妇女联合会等自治组织,建立“调解室”,采取首问责任制,随时负责调解矛盾纠纷,在全村形成矛盾化解“党员—支委—调解委”逐级解决制,全村矛盾上交至调解委处理的数量大大减少,促使村民间偶尔冒头的嫌隙在田边地头就能止于萌芽,确保群众“矛盾不隔天、龌龊不过夜”。
坚持激励优先。培育“以治理成效争取政策倾斜”的正向激励理念,利用在人、财、物上强化对治理效能好、治安环境优的村组(寨)优先配置,以及村委“先不想犯事后的单纯惩处,而是做好了优先奖励”的理念,治理得好,政策就倾斜,发展得就好,幸福就会来得早,群众就能得到更多实惠,让群众更愿意珍惜、维护成果,共同参与推动治理,激发村民主动向善的内生动力,做活源头治理,实现长效治理,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格局。
近年来,因大土村治理成效明显,大土村被列为全县首批“农村景区化”建设示范村,全寨70栋老房屋拆除重建,大土苗寨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同时,小傲组因环境优美、治理有效,优先申报纳入佳荣镇2022年乡村振兴梯次推进重点村寨。在农户激励上,优先选择联户长或其家属、遵纪守法户等到村级产业基地务工等优先权。

注重“三个结合”
奏好平安大土“协奏曲”

  结合法治建设。建成大土村村史馆、法治工作室和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以民法典“万人大培训”“法律进村入户”苗语法治宣讲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丰富的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活动,强化对村支两委、驻村干部、村民、党员等的法治教育,聚力培养“法律明白人”5名,不断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和运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能力,为稳步推动大土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汇聚新动能。
结合村规族训。结合村情实际与苗族族规,探索形成依托极具苗族特色的“八个不许三个一斤”(即:不许不孝老人 、不许虐特儿童、不许打骂他人、不许玩弄妇女、不许通奸乱淫、不许聚众赌博、不许偷盗财物、不许打架斗殴,凡触犯上述规定者,按人头一斤米、一斤肉、一斤酒供全寨公开批评教育大会用餐)村规民约进行社会治理,规定谁家有人偷牛盗马,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这个人就要给全村每家一斤米、一斤肉、一斤酒。“三个一斤”宣扬了百善孝为先、谦恭礼让等传统美德,还融入了科学教育子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切实推动“传族训、立村规、扬家风”深入人心。
结合边界共治。大土村与从江县加鸠镇长牛村、加勉乡加坡村接壤,利用山水相连、民俗相同、语言相通的优势,以创建“亲情边界、和谐边界”为目标,通过党建联创、事务联商、隐患联排、纠纷联调、村民联治“五联共治”模式,以民族文化交流、党建联建联创座谈会等方式,共议共商边界共治事务。同时,对跨区域突发事件,按照就近、便利、迅速的原则进行前期处置,快速、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形成应对突发事件共同体。特别是疫情期间,三村党员第一时间开展联合执勤,对过往行人、车辆进行测温、扫码、登记,同步开展防疫宣传,筑牢疫情防控的边界屏障。近三年来,与接边乡镇、村围绕边界共治、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面举办座谈、联谊等活动8余次,大土村已连续20年无边界纠纷。
在民主法治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如今的大土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生态靓村,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搭建和完善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乡村治理实践路径。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