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何英代表:
让搬迁群众有立身之本

  ■ 记者 华姝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在其中,我感触很深。”省人大代表、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何英说。
  2018年,何英跟随浩浩荡荡的搬迁队伍从铜仁思南县大河坝镇勤俭村搬迁到旺家社区,从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变成了新市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大的关心培养下,担任了旺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变成了社区“管家”。
  “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抓好理论武装和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推行‘三个代理’服务,如今的旺家社区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在何英看来,社区治理的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针对搬迁群众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就业能力弱、致富渠道少的特点,何英牵头打造“英姐来帮忙”特色党建品牌,为搬迁群众提供周到、优质服务。“如今,在旺家社区,无论老人小孩,人人都知道,遇到困难找英姐。”
  聚焦社区养老、社区儿童关爱工作,何英还牵头成立了由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医生、爱心人士组成的“代理儿女”“代理家长”“代理老师”服务队,一方面,为老人提供送报读报、送餐送医、精神关爱等一系列服务,定期开展文娱活动;另一方面,提供课外辅导,开办内容丰富兴趣班,解决搬迁群众没时间带孩子、无法辅导孩子功课的现实困难,建立搬迁点留守未成年人、孤儿、单亲儿童信息档案,实行结对包保服务,将关心温暖送到每一名搬迁群众家中。
  今年两会,何英立足实际,带来了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议案:“要加大对易地搬迁安置区项目资金倾斜力度,加大对安置区劳动力的就业培训,让搬迁群众不仅有安居之所,还有立身之本,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