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综合
第03版:基层 一线
第04版:区域 行业
标题导航
大方县检察院多措并举提升驻所检察监督质效
修文县公安局“小窗口”彰显“大情怀”
考试在即身份证过期 民警连夜补办获称赞
“党建+”引领民事检察高质量发展
图说新闻
传媒新生态下舆情的治理对策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媒新生态下舆情的治理对策
■ 陈玉祥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一报两台”的传统媒体格局被打破,重构了以“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的传媒新生态。当下,在舆论表达多元复杂、新旧媒体交互影响、官民舆论博弈激荡的舆论场中,舆情具有生成突发性强、议题广泛、互动热烈、真假难辨、观点情绪化甚至极端等特征。
面对传媒新生态带来的舆情处置新挑战,个别有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仍沿用老办法,或缺乏平等交流,或视而不见任其蔓延,或围追堵截一删了之……热点舆情及其次生灾害,损伤、破坏了党政机关和干部的形象,降低了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度,甚至因引导处置不当而暴发线下事件,破坏社会秩序稳定。
新时代,各级有关部门应当正确因应,采取科学适当的网络舆情策略,增强互联网思维提升媒体素养由“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转变,运用各种力量与手段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机制,在传播大平台构筑自有阵地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快速科学反应,既要立足本职“默默做”又要善用主流媒体“大声说”。及时高效科学处置管理好舆情,努力塑造公正、文明、奉献、可信的社会形象。
传媒新生态下的舆情管理挑战
简而言之,舆情即社情民意,是社会客观情况与民众主观意愿之和。它是群众在一定时空内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意见、情绪、心理、思想和诉求的综合表现。被誉为社会的“温度计”“晴雨表”。
通信技术导致传媒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引发中国社会的舆论场生态发生了重大深刻变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互联网和新媒体应用日益普及,并取代了“一报两台”成为主要的传播介质与途径。传媒生态得以重构,由以前单向输入型的“一报两台”变为了融合传播、立体传播、交互传播,尤其是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群体传播、大众传播越发明显。
网民群体迅速扩大,成为舆论生发的主力军、原动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8.5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
在传媒新生态中,人人手持“麦克风”、个个都是“金话筒”。相较于“一报两台”,舆情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形成具有及时性、海量性、多媒体性、互动性等特性,其生成模式、组织结构、传播路径等更加复杂。当下,在新旧媒体交互影响、官民舆论对峙博弈、舆论表达多元复杂的中国舆论场中,舆情具有生成突发性强、议题广泛、互动热烈、真假难辨、观点情绪化甚至极端等特征。
2022年6月22日,辽宁省丹东市公安局振兴分局发布的《警情通报》称,郝某莉(41岁)与其父郝某成(70岁)因其健康码显示为黄码先后两次闯卡被执勤民警拦停。郝某莉拒不配合遵守防疫规定,下车与民警争执,其间,郝某成上前打击民警面部。郝某莉因阻碍执行职务予以行政拘留十日;郝某成因涉嫌袭警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然而,网上流传的有关争执视频显示,郝某莉是带父亲抓药,持有社区开具的通行证,陷入“往前走不了、退后回不去”的困境。网民纷纷指责民警在具体的执法场景里表现简单呆板机械化,缺乏必要的温度,并质疑70岁老人的动作不足以击倒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甚至嘲笑该民警“表演执法”“弱不禁风让群众没有安全感”。“丹东父女取药闯卡未成袭警”迅速形成重大舆情事件。
诸如此类舆情的暴发,会损伤党政机关、干部的形象,破坏执法权威。更有甚者,如果对个别夹杂真假信息的网络舆情处置不当,会导致线下群体事件的发生,扰乱当地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传媒新生态下,对热点舆情的管理提出了新挑战。网络理政已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引导舆论平息舆情,是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舆情治理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舆情事件中,个别有关部门出于多种因素考虑,采取回避态度或冷处理方式,造成了信息严重不对称、不及时、不透明。而在信息延迟中,网民的正常探讨、情绪宣泄开始制造舆论,基于强烈的信息需求,极易引发各种流言和猜测,为了满足这种信息需求,不法分子故意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获取利益、达到目的。有关涉事部门如果采取简单的“删堵”“不管不问”方式处置,将加深民众的不信任、误解、愤怒,从而甚至引发线下的集群行为。
在“丹东父女取药闯卡未成袭警”舆情事件中,丹东市公安局振兴分局《警情通报》成为主角而饱受网民质疑批评:没有陈述父女求医问药的事实,通报不真实不客观;只强调涉事民警的执法正当性,忽视当事另一方的健康权利,有护短嫌疑……本是平息舆情的《警情通报》,却引发了“次生事件”。
当前,在管理热点舆情中,笔者认为,有以下方面需要改进。
“管制思维”浓厚,缺乏平等意识和人文精神。因为机关的职能与属性,极个别干部会不自觉地把管理者的工作角色位移至舆情处置中,因此,不能与网民形成平等地位,多居高临下考虑问题,且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
回应方式陈旧简单,尤其不注重后期管理。当舆情发生后,不注重“时度效”,要么缺位沉默失声,任由其发酵蔓延,要么将其视为“敌情”,采取“一刀切”方法封堵。有的在回应时表述单调、生硬,不提供“互动服务”,忽略网民的情绪情感,或者应付舆情,发个通报显示作为而不管不问效果,缺乏与民众的共振、共情。
排斥他方参与,不构建各方参与的兼容和统战机制。在有些地方,虽然建立了几方共同参与的舆情应对机制和体系,但是在实战中往往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各自为阵单方作战没有形成合力。在一些热点事件中,轻视传统媒体权威、强大的舆论引导力,甚至将其作为对立面、视为“捣乱者”“搅局者”,对采访者进行种种限制或施加粗暴。
舆情的治理策略
在面对热点舆情时,各级各部门要及时高效科学地加以处置和管理,努力塑造公正、文明、奉献、可信的社会形象。
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各级机关应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升执政为民的素养和能力,言行规范,合法合规、公正文明,要加强沟通规范披露信息,让公众形成正确认知。从根本上减少舆情的产生。
其次,要增强互联网思维提升媒体素养,由“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转变。要科学认识传媒新生态和舆论场,增强互联网思维与本领,学会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自媒体“打交道”,以平等的姿态、真诚的交流、高效的处置,由以往的单向、强制、权威向合作、柔性、信任方向转变,在互动中弥合分歧、修复矛盾,重塑政府公信力。
再次,运用各种力量与手段,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机制。将舆情处置方式从及时处置型向事前预警型转变,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机制是重中之重。要有具体部门和专人负责,提供配备保障,明确各层级、部门的职责;要有制度体系保障,建立监测预警常态化、非常态舆情预警、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应急联动等机制,在处置过程中,要整合资源实现共享、互通,合力形成宣传部门总体协调、涉事部门主动处置、依托重点平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工作格局;要建立技术手段保障,通过技术手段对互联网海量数据、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合,为全面掌握舆情动态提供分析依据。
第四,在大平台构筑传播阵地,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快速科学反应。在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开设运营账号,构筑传播阵地。要成为第一消息源,尤其是在热点事件中,运用“权威发布”“警情通报”等动态回应公众的信息饥渴,缓解公众对安全、公平、真相的焦虑。有效利用“黄金4小时”,聚焦要点、陈述事实、释疑解惑,增强公众的安全感和信任度。与其被动说,不如主动说,与其迟早要说,不如尽快早说;与其别人说,不如自己说,与其外行说,不如内行说,与其一般人说,不如领导自己说。快报事实、慎报原因,既尊重民意,又要避免被“民意”绑架,正确把握舆情的理性与非理性。
最后,既务实高效处置体现“做”,又要善用主流舆论体现“说”。有关部门既要立足本职“默默做”,如及时采取措施自我纠错、适当方式推动问题解决、满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等等。同时,要在许可范围内“大声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形成有主流媒体、意见领袖共同参与的主流舆论,尤其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压舱石、定音鼓的引导作用,让其发布权威信息、担当辟谣重任,并凝聚“网络精英”“网络大V”,设置议题,构筑网络统一战线。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报刊社)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