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综合
第03版:基层 一线
第04版:社会 民生
标题导航
福泉市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零距离释法说理
遵义市检察院深入学校上好法治教育课
政法干警爱心接力 助走失男孩找到父母
正安县检察院法治教育进校园
分类公告
真情服务解民忧
图说新闻
司法救助解困境 检察温情暖人心
三位一体综合运行机制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都自治县石板村网格员潘永贤
真情服务解民忧
■ 彭悦 记者 罗翔
2003年,21岁的潘永贤决定离开家乡,从三都自治县九阡镇石板村到江苏省常州市,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经过10年的打拼,2013年,他终于成立了自己的民族手工艺品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生活欣欣向荣。
但在2016年,潘永贤却毅然放弃省外的事业,回到家乡。
“一开始在外面打工,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很多老乡的帮助,这份恩情一直记在我心里。”每当有老乡需要潘永贤帮忙的时候,只要在他能力范围内,他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老乡。
回到家乡后,潘永贤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担任石板村村支书、当上网格员,致力于帮助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尽管条件艰辛,困难重重,他也未曾退缩。
带动家乡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老潘,你在外面发展好,见过世面,可以回来帮帮我们嘛,带着我们一起发财。”这是潘永贤每次过年回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每次回家,我都觉得家乡的资源和优势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应该发展得那么滞后,因此我下定决心回来,带动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共同发展。”潘永贤说。
2019年,潘永贤通过实地调研、资源分析后发现,石板村的地理环境对于种植板蓝根有着天然的优势,而板蓝根在医药库存上有很大缺口,同时还可以加工制作成染料,可谓全身是宝,于是他积极联系有关部门流转了200亩土地,又通过村里面的扶贫资金购进板蓝根种苗,联合村两委,每人动员2名贫困户,种植板蓝根。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村里面将板蓝根种苗免费发放给村民,土地不收取资金流转费用,同时种植的所有收益都归村民。
“我们先种植200亩地,吸引商家跟村里面合作,之后再扩大种植基地发展长期的合作模式,稳固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潘永贤这样谋划。
为方便山货出村,潘永贤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开通了石坂村的产业路,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成效显著,收益可观。原先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纷纷要求加入种植队伍,板蓝根种植产业越种越大,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也是越过越滋润。
“石坂村现在的板蓝根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2000亩了。人均收入由原来的80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5000元,翻了近一倍。”潘永贤高兴地说。
“潘支书带着我们种植板蓝根,带着我们一起致富,真的非常感激潘支书,如果不是他,我们家现在还穷着哩。”潘永模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两个老人瘫痪在床,女儿辍学。潘永贤和村两委通过教育帮扶,引劝潘永模女儿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教育,又积极动员他种植板蓝根,从入不敷出到现如今年收入达8、9万元,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回乡之前,我告诉自己,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一定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潘永贤的目标算是初步实现了,跟之前相比,石坂村村民的生活质量是有了很大的提升。潘永贤坚信,未来他们能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
走家串户了解群众需求
潘永贤说:“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群众的需求,群众需要我们做的,我们都要尽力去做。要帮助群众实现他们的梦想,解决他们的困难,他们才会跟我们越走越近。”
成为网格员,对于潘永贤来说,唯一的变化就是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一开始群众对村两委的工作不了解,对时下的政策不了解,因此,刚开始遇到的困难很多。
为了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白天,潘永贤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一起调研村里面的情况,到了晚上,他挨家挨户走访,给群众宣传政策、防火防灾、疫情防控,与群众交流谈心,进一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想法。大到矛盾纠纷化解,小到鸡毛蒜皮等杂事,潘永贤和村两委都积极为群众服务,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他们的努力群众都看在眼里,慢慢地,他们和群众越走越近,工作开展也顺利起来了。
之前,石板村没有通路,村民们想要到镇上办点事走山路得走上大半天,有时遇到下雨天路上全是黄泥,又滑又脏,经常有摩托车打滑翻车,危险得很。要致富,先修路,于是潘永贤带动村两委,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先后为村里修了十几条硬化路,现在大家进出村安全方便多了。
不仅如此,潘永贤还充分利用石坂村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带动村两委招商引资,扩增产业,现在的石坂村已有白茶基地100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500亩、刺梨基地700亩、蓝靛基地200亩,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福猪养殖场2个,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在潘永贤的带领下,石坂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软弱涣散村到连续两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的示范村的华丽转变。2020年,石坂村更是被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现在的石坂村可以说是“季季有创新,年年有亮点”。
“不是家乡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家乡。看着大家日子越来越好,我的心里成就感满满的。”潘永贤笑着说。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