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综合
第03版:基层 一线
第04版:区域 行业
第05版:消防周刊
第06版:消防周刊
第07版:区域 行业
第08版: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全省冬春火灾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繁荣法治文化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全国扫黑办第24特派督导组督导贵州省座谈会召开
省高院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辅导会
党建引领推进“三治融合”
图说新闻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繁荣法治文化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本形成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意见》为当代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对“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德法合治理念的坚持,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法治文化建设融入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蓝图。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征程中,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同向同行。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坚守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中国立场,旗帜鲜明的学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助力法治中国的实现。
其次,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应坚持多维共抓、多措并举。对于具体如何做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意见》列出了众多具体措施,立法坚持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使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这些“硬约束”更好地体现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坚持文明执法、柔性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方式,让执法有温度,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司法坚持理性司法,强化裁判文书的释法说理和融观入理机制,使司法裁判引导人民崇德向善;守法坚持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发挥典型案例引领法治风尚、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最后,法治文化建设应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要传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中国基因”,启迪当代的法治文化建设。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关键在于人民内心信仰法治、拥护法治,这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国家的精神支撑,其重要路径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营造法治文化氛围,构筑法治文化认同。人民法院要立足职能定位,结合“八五”普法工作,加强法律宣传,助推法治文化建设,让人人尊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愿景逐步实现。
(据《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