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浅谈家庭法治教育
  ■ 王戡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在其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未成年人行为习惯、法律意识培养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家庭法治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笔者通过办理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件,发现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孩子,大多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经常被父母用拳头教训。孩子犯错以后,一些家长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打一顿,下次再犯错就再打一顿。“暴力高压”造就的孩子,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打怕了,唯唯诺诺,形成懦弱、胆小的性格,甚至会造成抑郁症等。另一种情况就是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表示服从,但内心其实不屑一顾,脱离了家长的视线,就会再犯,有的甚至会故意再犯表示抗争。在拳头下长大的孩子,大多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方式,遇到问题就采用暴力来解决,形成一种暴力至上的意识,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的相关规定
  对于家长来说,长期对孩子进行打骂,情节恶劣的,有可能构成虐待罪。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既然不能打,那我不管行了吧?答案是:不行!对孩子不管不顾,有可能会构成遗弃罪。
  教育孩子需要方法,而方法的来源更多的是科学和法律的教育指导。2021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作出了规范,指出了家长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管教方面应当怎么做,从生理需要到心理需求、从人身权利到财产权利、从引导教育到合理管教,监护人的职责范围几乎覆盖了未成年人成长的方方面面。
  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家长开出了“正负清单”,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如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父母监护缺位,导致孩子沉迷网络,甚至辍学、早婚早育,《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就明确要求家长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得允许未成年人结婚或为未成年人订婚约。因此,对于自己的孩子不能只是满足其温饱和生活等基本需求,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道德规范、正确引导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不但要“因材施教”,还要“依法施教”,否则,对孩子不管不教,可能会涉嫌违法。
  三、家长做好榜样,成为孩子心中的“超级英雄”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的人,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更要重视对孩子的法治教育,用心用情做好家庭法治教育工作。其实,每个家长都是孩子心中的“超级英雄”,如何当好“超级英雄”,做好榜样,是每个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身作则,做遵纪守法好公民。“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的品行不是天生的,是父母教出来的,沟通不了就靠打或撒手不管,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是违法行为。作为父母,懂法、守法,文明、有良好的品质是最基本的素质。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样学样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本能。从一个孩子与他人沟通的方式和行为习惯,大致就能判断其家长的沟通方式和行为习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家教、家风。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时时处处为孩子做榜样和示范,以身作则,树立起好的榜样。
  (二)言传身教,做高尚情操好榜样。家长要在社会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正面引导,父母的言谈举止粗俗不堪,在子女面前争吵打骂,以及父母的感情、家庭的变故对孩子性格、品行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处理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很多家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所偏差,通过自己的言行传达给孩子的就是偏激、狭隘的观念,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被改变,比如一些爱慕虚荣、贪小便宜的性格可能导致孩子走上盗窃、诈骗等犯罪道路,一些冷漠、粗暴的性格可能会导致孩子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等。因此,作为家长,应多向孩子展现好的方面,比如乐观、积极、善良、上进等良好的精神面貌,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纯洁向上。
  (三)沟通交流,做平等相知好朋友。在社会压力巨大的今天,来自生活、工作的压力让家长们不堪重负,回到家中还有做不完的家务活,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变得弥足珍贵。放下“大家长”的身段,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掌握孩子的情绪、思想动态情况,做孩子的好朋友,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对孩子要多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不能武断地一切否定,也不能不论好坏地全盘认可。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普及,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多元化,对孩子的一些兴趣爱好,可能作为家长还不了解,同时这也让孩子独立性、思想、个性的养成早了很多,所以家长觉得现在的小孩不好管。不能把他们看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而要把他作朋友,多一点相处,以平等的身份交往效果会更好。有的家长可能为了方便自己,把手机给孩子自己玩,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孩子孤僻、不善交流沟通,而且现在的网络环境信息驳杂,孩子不能自行辨别,容易遭受暴力、色情等信息的影响。
  “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们要更加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自己的责任扛起来,把自己的使命担起来,做好家庭法治教育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作出最大的努力。(作者单位:威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