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综合
第03版:区域 行业
第04版:区域 行业
标题导航
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兴义市检察院检察官进校园上法治课
赫章县检察院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
凤冈县检察院到民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
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分类公告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黔东南州检察院
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
■周晓洙 记者 罗翔
“操办婚事事主应将婚姻证件交到理事会进行登记,坚决制止无证结婚、包办买卖婚姻。”“婚姻贺礼不得超过100元,本村操办白事按本村传统习俗礼送大米1至2升(5至10斤)。”“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严禁酒后闹事、酒后驾车、驾驶无证无牌车辆及超载人员等行为。”日前,在黔东南州检察院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施秉县龙塘村移风易俗会议召开,宣告龙塘村红白喜事理事会正式成立,龙塘村红白喜事理事会会长潘仁斌在大会上念出以上规定的时候,在场群众一片叫好,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帮扶点施秉县龙塘村于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中走出新路子一直是黔东南州检察院的重点工作内容,经过7年的持续奋斗,龙塘村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随着农村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出现了“讲面子、讲阔气、讲攀比”的不良风气,这让老百姓刚开始鼓起来的钱包开始“缩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今年5月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到村之前,黔东南州检察院党组提前谋划,将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助推乡村振兴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如何让传统村落涵养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了黔东南州检察院派驻龙塘村第一书记刘洪涛的第一要务。
经过刘洪涛和施秉县驻村工作队员及村支两委为期三个月的进村入户调查走访,发现龙塘村滥办酒席之风有所抬头,“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主要出现在红事和以升学、入伍、升职、乔迁、添置车辆等大件物品等喜事为由所办的酒席,在举行白事上,龙塘村民们却依旧保持着传统习俗,仅仅礼送1至2升大米或者不超过100元礼金,用简单朴素表达哀思。
一个村落有一个村落的传统乡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在传统中开出新的具有生命力的花朵,“既要善于继承,也要善于创新”成为龙塘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筹备组的指导思想。通过多次组织村民集体协商,村民们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的共识,《双井镇龙塘村操办红白喜事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红白喜事办事标准问世出台,龙塘村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也提上日程。
“在红白喜事管理上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是理事会的重点工作。除了对红白喜事进行审批、办理以及监督执行,理事会还要积极宣传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继承部分的内容,批准红事申请前查看婚姻证件,核实结婚年龄,坚决制止无证结婚、包办买卖婚姻,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反对歧视妇女,反对重男轻女,反对轻率离婚。针对农村酒驾醉驾泛滥现象,理事会还要督促事主、寨邻和亲戚朋友维护酒席秩序和安全,严禁发生酒后闹事、酒后驾车、驾驶无证无牌车辆及超载人员等行为。
弘扬新风正气,让文明风尚深入人心,让农民的精神面貌昂扬起来,让“美丽乡村”更有“精气神”。黔东南州检察院在帮扶工作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将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推动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助力乡村振兴。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