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黔南州
推动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黔南州召开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动员部署会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法治微课堂

开展法治宣传

  ■ 李宇 记者 罗翔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到2025年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对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作出新的部署。黔南州始终与纲要对表对标,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从而立足全局、补齐短板,推动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10月9日,随着法槌清脆敲响,黔南州都匀市小围寨辖区内一起因建房施工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原告周某某不服都匀市政府答复、黔南州政府行政复议一案在黔南州中级法院开庭。黔南州政府有关领导在法庭辩论时表示,行政复议机关履行好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作为政府行政机关负责人,今后政府在处理类似事故、案件时,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当事人合法权益、诉求要认真调查处理,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认定若干意见问题的函》进行认定,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减少群众的诉讼费用,让群众利益得到合理保护,让群众满意。
  周某某的案例见证了黔南州以法治黔南建设为契机,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始终加大行政复议应诉宣传力度,促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上升……这些探索和实践,成为黔南州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的生动注脚。
  党政“一把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黔南州委明确“123451”梯次推进思路,有力有序统筹推进黔南州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黔南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出台了《黔南州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实施方案》,成立州委书记、州长任组长的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双组长推进创建工作。
  出台《黔南州全面依法治州督察考评办法》,以示范创建为指挥棒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将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2019版)》作对评价评分标准,全面推进示范创建。
  加强州县互动,黔南州委依法治州委委派指标牵头部门对责任部门进行督导考评,委派州级部门对县市对应部门进行督导考评,确保全州一盘棋推动创建工作;出台《黔南州全面依法治州责任落实问责实施细则》,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班子、领导、干部推进落实法治建设责任。
  压紧压实党政“一把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狠抓“关键少数”,专项组织宪法、民法典、《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法治政府建设责任落实与督察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党内法规的学习贯彻实施,集中听取县(市)、州级部门党政一把手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报告,研究解决“关键少数”在建设法治、推法治、管法治中的困难问题,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各施其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格局,“一把手”主力军作用发挥明显。
  强推监督履职。黔南州委、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听取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推进法治建设的情况报告,督促相关国家机关对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强化监督促进,政府按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询问、报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向黔南州政协常委会报告政协提案办理情况,接受民主监督。
  强化审计监督。出台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方案、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不断推行审计全覆盖,提升审计效能。
  明确目标导向。黔南州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为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制度供给
  黔南州现行有效法规规章25件,其中自治条例1件,单行条例14件,地方性法规6件,州人民政府规章4件。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南州进一步加大了地方立法力度,制定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共11件、政府规章4件,修改法规1件,废止单行条例1件,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坚实法治支撑。
  用好地方立法权守护绿水青山。制定《黔南州天然林保护条例》等6件条例,保护黔南古树名木资源和天然林资源,促进茶产业发展;制定《黔南州剑江河流域保护条例》等3件条例1件细则,促进剑江河流域、樟江流域和涟江流域的保护利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天眼”运行环境安全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并修改《黔南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环境保护条例》,强化对“中国天眼”运行环境的保护。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乡村、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黔南州村寨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村寨规划建设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为建设美丽乡村,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黔南新未来提供法治保障。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立法。制定《黔南州水书文化保护条例》和《黔南州民族医药保护发展条例》,强化黔南州水书文化和民族医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全面开展地方法规清理。开展民法典涉及法规、政府规章专项清理工作,未发现该州存在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违反民法典规定的现象。其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惩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均为1998年颁布施行,虽然两个单行条例的施行对保护消费者及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两个条例已不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已按规定列入废止或修改程序。
  严格规范执法推进政府依法全面履职。严格落实追究干预行政执法责任。制定实施《黔南州领导干部违法干预插手行政执法活动记录和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追究程序、问责方式。
  出台《黔南州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两降一升”工作,切实将全面依法治州考核涉及“两降一升”权重提升至45%,今年上半年实现行政机关行政诉讼败诉率、行政复议纠错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严格落实政府守信践诺。实施约束问责机制,监督行政权力运行,将政府履约和践诺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年初公开征集州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报经黔南州委审定并向社会公布首批43项接受社会监督,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严格强化产权保护。妥善处理历史原因形成的产权案件、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的法律程序、审慎把握处理产权和经济纠纷的司法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年初以来,已受理破产案件25件,涉及破产债权金额50亿元,破产清算一批“僵尸企业”,重整盘活一批市场主体。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四大专班强推营商环境建设。推进黔南州各相关部门认领国务院、省政府“证照分离”525项工作。州本级告知承诺39项,截至8月31日办结2984件。6类政务服务100%进实体大厅,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延伸全覆盖。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治社会。着力解决特殊群众法律援助问题。切实降低受援门槛,确保低收入群众、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请得到律师、打得起官司,能得到司法保护。2021年以来,先后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21件。
  着力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出台《黔南州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54项治理措施,教育引导乡村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法治氛围。
  普法教育有力有效。深入推进宪法、民法典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七进”活动,组织开展全州青少年民法典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实施分业分类分众普法,重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及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外出务工人员、退役军人权益保护等专项法治宣传,不断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覆盖率。
  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入实施《黔南州重大行政争议协调工作办法(试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社会协同”的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持续推进多元解纷“福泉112”模式提质增效,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司法确认无缝衔接。今年4月,瓮安县法治文化园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扭住“两降一升”牛鼻子推进依法行政。根据瓮安县和黔南州民政局请示,2021年9月6日,黔南州中级法院、州民政局、州司法局、都匀市法院、瓮安县民政局、瓮安县司法局等部门和县市,召开了关于推进民法典实施中问题协调会议。会议举一反三,明确行政部门在行政确认中要建立健全更正工作机制,防范和杜绝因历史原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行政确认行为不当引发行政诉讼败诉。
  成立黔南州“两降一升”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黔南州“两降一升”协调调度工作机制》,建立行政机关败诉率、行政机关被纠错率“一清两包三督促”机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两提两核一直达”机制、“两降一升”预警工作机制,对“两降一升”工作实行日调度,周督办、月研判。
  今年前三季度,黔南州行政机关行政诉讼败诉率、行政复议被纠错率、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应诉出庭率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1至8月,黔南州行政机关纠错率8.28%,低于全省5.77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三;行政机关败诉率22.47%,低于全省4.42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71.55%,高于全省22.54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二。
  坚持示范引领法治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贴心民生。黔南州用好“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创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新路径,引导和发动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当好信息收集员、法治宣传员、矛盾化解员、治安联防员,发挥好基层自治主人翁作用,切实将群众诉求化解决在萌芽状态,全面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高标准打造智慧司法信息化平台。为破解公共法律服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难题,黔南州司法行政系统按照司法部、省司法厅安排部署,先行先试,整合全州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司法所等法律服务资源,搭建全国首款覆盖全业务、全流程、全时空、可视化的黔南智慧司法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解决法律资源发展不充分、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让偏远山区的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普惠精准、便民高效的法律服务。截至今年8月31日,已通过网上办结调解案件4009件,线上平台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63件。
  在市域内率先使用公职律师资源。制定实施《黔南州公职律师工作办法(试行)》激活体制内法律人才,统筹全州公职律师持续强化法制审核,有力助推“两降一升”工作,为公职律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今年年初以来,黔南州新增公职律师人数达21人,总数已达139人。
  食品安全监管“345+N”工作法成效显著。黔南州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创新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全力提升黔南州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2020年度贵州省政府对黔南州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为A等次,食品安全监管质效实现质的飞跃。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