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民法典宣传要回应“民需”专注于“融”
——以纸媒平台民法典普法宣传推进现状为例


  ■ 欧阳海南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并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在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极高地位。
  自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全国掀起民法典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热潮。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在听取贵州工作汇报时明确指出,要“推进民法典实施,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021年9月3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省“八五”普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突出宣传民法典”成为贵州“八五”普法期间6个重点内容之一。
  民法典对于规范生产生活的法治准则属性和广泛贯彻落实的紧迫性,给作为法治宣传主渠道之一的媒体平台尤其是法治类纸媒平台的内容建设和日常采编提出了更高要求。观察民法典正式实施半年多来的纸媒平台宣传情况,有几个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如民法典宣传内容和呈现方式单一,受众指向和预期落点不明晰,为宣传而宣传的“任务特征”明显,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民法典宣传效能的有效提升,需要纸媒平台从认知到实践多维度的深化、转化,甚至是重置。 

   提高认识深悟于“典”
  典,经也,大册也。自古以来能名之为典者,无不是经世洪钟之作。民法典无论是从法条融汇上,还是从其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上,均堪称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仅次于宪法的一部法律。
  从法条内容上看,民法典共7编,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是我国新时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相对于宪法重在规范公权力,民法典则重在保护私权利,我们每一个人从生到死全生命过程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和社会关系,大到公司设立、合同签订,小到婚恋赡养、小区物业,都能在民法典中对应到规范依据,是每一个公民真正意义上的民事权利宣言书和保障书。
  从立法宗旨上看,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大法。民法典的颁行,不仅有利于不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处事。同时,民法典因其调整规范民事关系的立法视角,对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弘扬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推动效应,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从司法实践上看,民法典在编撰中充分吸收了人类法治建设中的优秀成果和一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的最新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在高速演进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律法保护的现实需求,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例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人格独立、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的需求程度日益提高,就在民法典中就将人格权作为专门的一编。又如,关照到公司运行方式的最新特点,在总则编创新法人制度,增设特别法人。在物权编中对应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最新要求和实践成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规定作了完善,等等。可以说,民法典本身就是民事司法实践的最新成果,其目的就是以法律的方式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
  深悟厘清民法典的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既有助于纸媒平台和采编人员对于民法典本身的认知,更有助于真正提升做好民法典宣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认识和实践中把民法典的宣传置于与其法律地位和功用相适宜的高度来加以把握,而不至于将其等同于一个普通的法规条例,按照宣传惯例“点到为止”,从而解决提升宣传质效的内生动力。
  简言之,就是“因其重要,故必重视”。 

  内容生产回应“民需”
  在贵州省“八五”普法方案中,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点,一是推动各级国家机关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二是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民法典万人宣讲团作用,开展“民法典进万家进万企”法治惠民活动,使民法典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个安排实际上清晰了民法典宣传的目标受众,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为“关键少数”,一是广大公民,是为“主体多数”。
  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宣传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其熟悉民法典中的民事行为规范,以促进依法行政。对广大公民的宣传目的,就是要更广泛的公民更多地知晓和熟悉民法典中关于个人民事行为的权责边界,知法方能用法,尊法方能守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法典的宣传,就应该而且必然不能停留在“过程宣传”上,而应该将重点放在“法条实体”上。而这一点,现在看并没有做到,或者说并没有很好的关照到。
  先看一个例文一:黔西南州持续抓好民法典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本报讯(记者xx)自民法典实施以来,黔西南州将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作为当前和“十四五”期间普法工作重点,高位谋划推动,出台文件措施,在全州掀起民法典学习宣传贯彻高潮。
  黔西南州从当地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以及州内高校和律师团队中抽派熟悉民事法律理论及实务的骨干组建民法典百人宣讲团,扎实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七进”活动,让民法典走进千家万户。
  据统计,今年1至7月,黔西南州共选派各级民法典宣讲团成员开展民法典宣讲培训330余场次,其中进校园80余场次、进企业50余场次、进乡镇100余场次、进机关100余场次,开展各类民法典宣传活动100余场次,覆盖人数超10万余人。(节录自某法制报)
  从这篇宣传报道中,读者可以知晓今年以来黔西南州宣传民法典的面上情况,但也就仅此而已,普通读者无法从中获悉民法典与其本身的内容维系。这种“过程宣传”传递了普法进度,没有是不行的,但不能集中于这一点。在对某省级法制报的刊发统计中,2021年1月1日至9月10日,该报刊发关于民法典的所有新闻报道共有122篇,其中有119篇都是上述例文的角度和体例。这种状况在其他法治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中都同质存在。
  例文二:有人吃“霸王餐”咋办
  面对吃“霸王餐”的,商家能否先扣下他们的财物,等待警察处理……现实生活中,这类案例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了“自助行为”制度,第1177条明确,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这一条,如果遇上吃“霸王餐”的,餐馆老板可以先扣下对方的财物,等待警方处理。但注意不能采取过激措施,否则造成他人损害要承担侵权责任。(节录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这则信息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新闻作品,但其在释法、宣贯意义上的社会功用发挥却非常明显,也更容易被广大读者阅读、记住。就在民法典颁行后不久,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进行部署,就是要通过宣传让老百姓学法知法,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民法典施行。也只有这样,民法典这个很好的“法律武器”群众才真正拿得起来。
  例文一和例文二表面看是形式的区别,根子是角度的差异。例文一站在普法者的角度观察普法进程,例文二则站在回应公众需求的角度关注法条实体。很显然,要更好地完成民法典普法任务,更多地需要对法条实体的准确、生动、有效普及,也就要求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要积极回应公众需求。 

   呈现方式专注于“融”
  民法典对人民群众生活生活方方面面影响深远,要在宣传普及中实现立足于“民”,就得在呈现方式上专注于“融”,让受众喜闻乐见。
  看看例文三(摘自公开发布网络):
  上述两个图片内容都是站在为读者解惑的角度对民法典第十九条法条的解读性报道。其中第一图案例中,除了法律原文、法条释义外,还排列出数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关联判例,内容丰富详实,适用性强。第二图是一组民法典宣传长图文中的一幅,采用配文手绘图方式非常形象地传达了第十九条的立法要旨,并引导读者关联联想,起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各类融媒体产品层出不穷,催生出明显有别于图文时代的传播新范式,在内容、表达、形式、编排等上面都呈现出鲜明的“融”的特征,完成了从“内容决定形式”到“形式就是内容”的跨越。这也为在民法典的宣传中广泛采用融合传播提供了土壤。虽然“融”的方式千千万,但一些共性原则还是可以探知,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观念上“融”。突破传统新闻的固化范畴,引入信息、资讯、传播等开放概念,将有用信息的有效传播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系,来审视媒体内容建设的体例和指向,树立“并非只有‘本报讯’才是新闻资讯,并非只有长篇通讯才是深度报道”的新认知,因任务制宜、因受众制宜,不断把最适宜的方式应用到民法典的宣传普及中去。
  二是内容上“融”。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海量交互,获取便捷,为内容采编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素材,也为同一事实的多视角衍伸提供了可能。以前更多的是讲清楚“是什么”,现在则需要围绕“是什么”,宽泛呈现“为什么”“是何因”“怎么做”“有何果”,不断增强内容张力,满足读者的多维度资讯需求。
  三是手法上“融”。用活用足传统编辑手法,将编者按、背景、链接、短评、进入点、图片等编排方式灵活揉进对同一题材的呈现中,让单薄枯燥的信息丰满灵动起来。重视数据分析、海报、长图文、漫画、连环画等新兴呈现形式的研究,不但可以支持内容生产创新,也能活跃版式版面。在投放平台上要充分挖掘纸媒的自有关联平台功能,让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号等与纸媒平台同频共振,成为民法典宣传普及的主力阵地。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