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籍民警正在办理业务 派出所户籍窗口是公安工作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小小“窗口”,搭建起警民交流的连心桥。
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更加勤奋务实的作风,更加深切为民的情怀服务辖区群众。毕节市纳雍县公安局龙场派出所全警全方位行动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建“双语服务”窗口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率先落实“多拍优选”便民举措。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的推出,持续提高派出所窗口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近日,龙场派出所被毕节市公安局授予毕节市公安机关“文明示范窗口”荣誉称号,新的荣誉,承载着新的期望。
荣誉的背后,是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是一件件为民办实事的服务情怀。
“不送走最后一名群众不下班。”这是龙场派出所所长李红对派出所户籍民警的要求。从户籍民警到社区民警,再成长为教导员、所长,在龙场派出所13年时间,李红一直以这样的服务标准要求自己。
深厚地为民情怀,更高地服务理念。李红先后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社区民警”“省级文明服务标兵”;被人民群众评选为贵州省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纳雍县甚至毕节市、全省的“明星警察”。
始终将群众放在心中。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龙场派出所十年如一日开设绿色通道为“老、弱、病、残、孕”以及“边、远”群众优先办理、优先服务。
该所民警利用空闲时间,长期坚持开展上门送户口簿、身份证等便民利民服务。在李红以身作则的示范引领下,龙场派出所全体民警以他为标杆,激发了民警、辅警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责任担当。
户籍民警罗刚积极摸索创新工作方法,率先在纳雍县开展“离线采集”工作,分批分时在各村(居)、学校设立指纹、照片离线采集点,为群众办理身份证8000余个。
2020年2月,在落实公安部“多拍优选”便民举措工作中,因受场地、设备及照片处理技术的局限,导致照片处理时间较长、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多拍优选”便民服务效果,罗刚认真钻研学习照片处理技术,有效缩短了群众办证时间,并在户籍室自主设计搭建了专业简易照相棚,免费为办证群众提供照相服务2623人/次,为群众节省费用5.3万余元,罗刚也被评为毕节市“十佳户籍民警”。
李红在日常开展工作中,发现辖区很多年长的苗族群众不会说汉语,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为苗族群众服务,李红利用各种机会向会说苗族语言的地方干部和群众请教,深入苗族群众家中交流学习,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学会了苗语,成为苗族群众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双语警察”。
在李红的推动和感召下,多名民警、辅警都能与苗族群众交流,龙场派出所还特设了苗语报警、服务、接待一体化窗口,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效。
自派出所开展汉族、苗语“双语”服务以来,充分运用“双语”召开“警务两会”和各类群众会议,有效化解了“汉苗”纷争和苗族同胞之间的矛盾纠纷。
“群众点餐,送‘警’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了辖区内苗族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进一步增进了与苗族群众的距离,李红也成为了苗族群众最信任的人,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深耕基层13年里,不是没有机会走出去、走上去,曾经组织考虑李红的实际情况,将李红调到县公安局机关工作,消息一出首先不同意的就是他真情服务过的苗族同胞,一些苗族群众情绪激动地说:“不能让他走,他如果真的调走了,我们请都要把他请回来。”李红也不舍他深爱着的这一方水土和纯朴善良的人民群众。
正如李红所说:“我已成为苗家的‘自己人’,我的‘家人’还需要我,还有许多事等着我去做。”最终在“群众不同意、自己舍不得”的双重意愿下他选择了继续坚守。
在“放管服”改革中,龙场派出所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广应用“贵州公安”APP,推行户籍业务预约办,采取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等方式全天候24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落细落实《纳雍县公安局便民利民八条措施》。在全所民警、辅警的共同努力下,龙场派出所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公安派出所”。
(纳雍县公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