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综合
第03版:基层 一线
第04版:区域 行业
标题导航
助推毒品问题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正安县检察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余庆县检察院进村寨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
望谟县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补种行道树
绥阳县法院开展公务加油卡和公务用车专项督查
贵阳贵安从九大领域入手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图说新闻
图说新闻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市
助推毒品问题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安顺市在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中高位统筹、凝心聚力,通过创新机制、落实举措,有力助推城市毒品问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责任与保障并重
强化组织保障。推动禁毒办实体化进程,安顺市委、市政府担当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主体责任,将安顺市禁毒办设在市公安局,明确1名副县长级专职副主任,下设2个正科级机构。各县(区)均比照成立禁毒委员会,配齐配强禁毒办工作人员。按照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1∶20的标准,配备182名社区禁毒专职工作人员充实基层一线。
强化制度保障。将禁毒工作纳入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平安安顺建设和市委改革创新内容,将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纳入全市“五创”(即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制定总体方案和考核机制,明确部门职责任务。
强化机制保障。安顺市研究出台了15项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总负责,市委政法委总牵头,人大、政协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政法部门不缺位,禁毒委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全面发动、共同参与的禁毒工作大格局。
坚持预防与打击并举
因人施策强化宣传教育。安顺市将禁毒知识融入学科教育、纳入考试体系,针对青少年、易染毒群体、涉毒高危重点人群,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八进”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毒品预防教育体系;创建国家级毒品预防示范学校2所、省级毒品预防示范学校4所、市级毒品预防示范学校20所;探索“本土文化+禁毒宣传”新模式开展活动,传播禁毒正能量;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禁毒宣传联盟机制,建设了一批禁毒文化街区、“网红打卡”禁毒广场等禁毒教育基地。
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安顺市公安机关以部、省级目标案件为牵引,坚持同步立案,成立禁毒信息研判专班,建立信息会商研判机制,以电商平台、搜索引擎等网络通信群组为重点,全面加强互联网信息巡查监控,广辟毒品违法犯罪线索来源,提升精准打击能力。2018年以来,共破获毒品案件398起,缴获各类毒品78千克。
加强工作协同严打严控。交通、邮政、公安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严格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个100%”。探索将寄递信息接入禁毒一体化作战平台,利用大数据智能碰撞比对,实现寄递物流全环节监管。将物流网点纳入日常监管,采取临检巡查、警犬嗅查、视频督查等方式,对利用寄递物流实施毒品犯罪保持强大威慑。同时,加强省际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联动机制,与省内多部门协作配合,强化重点行业、场所、区域巡查整治,加大毒品、易制毒化学品查缉力度,筑牢毒品流入“封控圈”“防范网”。
坚持服务与管理协同
全面摸清吸毒人员底数。以乡镇(街道)为单元排查重点人员,清理隐性吸毒人员,控制毒害。依托吸毒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对安顺市吸毒人员信息进行清理校对,确保动态信息录入精准。
加强帮扶救助,助力戒毒人员回归。安顺市综治、司法、公安等部门协作配合,综合采取法治教育、帮扶矫治措施,促进戒毒人员转化回归。首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T+1”工作机制,实行社会面戒毒人员分级分类管控。引进智能管理系统,打造阳光服务中心,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实行智能化、一站式、亲情化管理。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戒毒人员帮扶转化,实现涉毒贫困人员全部脱毒脱贫。
推进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规范化。目前,安顺市已建立6所集收戒收治、医疗救治、心理矫正、身体康复、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六位一体”的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场所,覆盖全市各县(区)。建立收戒收治人员文化、法律知识教育制度,针对收戒收治人员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开展就业培训,提升病残吸毒人员劳动技能,增强其回归社会的信心,有效破解了病残吸毒人员打击处理难、收戒收治难、社会管控难、帮教转化难等问题。
(安顺市禁毒办供稿)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