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介绍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运行情况
龙里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服务窗口引导当事人在黔南智慧司法网络服务平台提交相关资料
贵定县司法局工作人员通过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回访法律援助受援当事人
群众通过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向瓮安县司法局工作人员进行法律咨询■李宇 记者 罗翔
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近年来,黔南州司法局积极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了“互联网+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平台的建立打通了法律惠民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只需在手机上下载该平台的应用软件,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通过平台跨区域跨时空,随时与法律服务工作者“零距离”咨询法律问题、申请人民调解、申请法律援助、找律师等,平台也因此被群众誉为“指尖上的法律援助利器”,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找得到、用得起、讲公平、唯正义”的公共法律服务。
如今,黔南智慧司法网络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业务覆盖全、全流程、全时空、可视化的法律服务,平台开设咨询法律问题、申请人民调解、申请法律援助、找律师等20项在线服务功能,围绕群众需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着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工作目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如何让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享受到普惠均衡的公共法律服务?黔南州司法行政系统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找准群众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着力打造便民法律服务“一体化”,积极畅通为民、便民、利民维权通道,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自2019年以来,黔南州司法局积极探索政法智能化建设,积极提升政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19年底,在贵定、龙里、瓮安三个县开展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反复征求基层群众、基层干警、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功能设计,逐步打造出了黔南州智慧司法服务平台。
2020年4月28日,在贵州省政法智能化建设现场观摩会上,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的首次亮相便得到与会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肯定。2020年10月,该服务平台2.0版本正式上线,实现了工作机制和流程的再造、业务人员和实践操作有效衔接、考核方式创新性转变、跨部门协作整体效能提升,推动了全州政法工作新发展。
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的推广使用,解决了黔南法律服务资源短缺、分配不均等实际问题,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工作目标。该平台的优势在于小到老百姓平常所需要的法律帮助,大到矛盾纠纷调解,只要群众在手机上打开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就能跨地区,跨时空,随时可视化与法律工作者“零距离”咨询,获得在线法律服务。
日前,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已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随声”掌上服务平台,大大提升了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为建设好新时代“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为法治贵州、平安贵州建设作出了贡献。
掌上可视化调解零距离 前不久,黔南州贵定县德新村村民宋某在自家田坎烧荒,不料因自身疏忽导致临近廖某家种植的97棵树木被焚毁。双方针对赔偿问题各执一词,为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当事人便委托该村调解委员会调解此事。在征得双方同意后,该调解员借助黔南司法智慧服务平台,在平台上申请了远程视频调解,请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律师耿琦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仅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便成功调处了这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很快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今年1月22日,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黔南州瓮安县珠藏镇桐梓坡村。最终村民郑某的一桩借款纠纷也通过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得到了解决。
郑某与宋某是同村老乡,2020年上半年,他们一直在外省某工地干活。当时,宋某因资金困难,向郑某借款1000元,并约定在2020年8月15日前归还。但到了还款期限,宋某却拒不归还借款。几个月过去了,宋某一直不接郑某的电话。无奈之下,郑某便想通过打官司来解决问题。
珠藏镇是瓮安县内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距县城有60余公里,往返县法院要花半天时间,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郑某为此很是焦虑。今年1月7日,他来到桐梓坡村村委会,要求进行调解。村委会工作人员告诉他,有一款“掌中宝”APP可以远程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郑某按照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指引进行了安装注册。“掌中宝”就是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APP。郑某在线远程向瓮安县法律援助中心进行咨询,提出了法律援助申请。
经平台调配,郑某与宋某的纠纷由珠藏镇司法所负责调处。接到法律援助指派任务后,司法所工作人员随即与矛盾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并对借款凭证进行了核实。调解人员积极寻找突破口,从情、理、法三个角度对宋某进行耐心疏导,并向他阐明了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法律后果。宋某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即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将1000元钱还给了郑某,并签订了调解协议。至此,一桩矛盾纠纷得到成功化解。
郑某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平台,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咨询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援助、处理矛盾纠纷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搞定,真是太方便了。”
如今,在黔南州各县市、村居,村民不用走出家门口,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动动手指头,就能实现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律师服务、法治宣传、行政复议、行政司法、司法鉴定……偏远山区的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群众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掌上可视化成为人民群众化解调解纠纷的重要窗口。
社会监督普法宣传一体化
2020年5月26日,平塘县某医院和患者家属黄某发生纠纷,通过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申请人民调解,金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平台审核院方提交的申请材料后,组织双方通过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远程进行视频调解,并进行“一对一”视频对话沟通。经过调解员两天的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同时,借助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黔南州司法局启动建设全州司法行政干部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相融合,真正发挥信息化助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创新的积极作用。
在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黔南州在司法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条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创新路径。坚持系统谋划,立足实际。系统谋划智慧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技术支持和后台管理,建设集法律服务、业务辅助、政务公开、社会监督和普法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黔南州司法局坚持资源整合,形成各类法律资源要素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法律服务网络生态。坚持改革创新,开展信息化建设以及运用。强化后台服务保障能力,有效打通了政法各部门信息壁垒,不断提升执法效率和质量,为推进政法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截至6月15日,群众通过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开展法律咨询2364人次、申请人民调解3548件、办理法律援助1058件。
“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基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可视化网络法律服务场景,人民群众面对面咨询法律事项、申请办理法律事务,真正做到即时、高效、便捷。”
黔南州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强介绍说,“黔南智慧司法”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极大方便了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偏僻乡村群众实现了足不出村就能视频咨询和线上申请法律援助,审核通过后只需根据短信提示就能和律师取得联系。法律援助申请材料的合格率从平台使用前的70%上升至现在的100%。充分说明了该平台符合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
“掌上学”“掌上问”“掌上办” 黔南州司法局加快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围绕群众需要,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为法治社会、法治乡村建设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支撑,加强移动端的推广使用,拓展利用终端开展服务新形式,建设集法律服务、业务辅助、普法宣传、法治建设、执法监督等20项功能为一体的“黔南智慧司法”信息化平台移动端和PC端,努力实现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事务“掌上学”“掌上问”“掌上办”。
据了解,黔南州及各县司法局指挥中心建有数据驾驶舱,全面掌握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实时数据,即将启动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直接掌握工作人员在岗值守情况、法律咨询答复情况、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办理情况等实时数据,一旦发生延迟即可报警,州、县司法局指挥中心可以直接指挥调度,真正做到法律服务实时监督、法律资源科学调度。
特别是针对农村交通欠发达、群众出行困难等问题,在村(居)建设该平台服务网络端口,为群众设立“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窗口。截至目前,黔南州109个乡镇1337个村(居)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窗口,满足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特别是满足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法律服务需要,人民群众在村(居)网络窗口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黔南智慧司法服务平台,把成熟的信息技术与司法行政工作业务场景的有机结合,开辟了一条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创新路径,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相融合,真正发挥信息化助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创新的积极作用,打通了依法、高效、便捷的便民法律服务的“一体化”通道。
黔南州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骆紫光表示,黔南州司法局将继续围绕服务群众需求,完善和优化“智慧司法服务平台”的使用体验,以信息化、智能化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州奠定坚实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