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顺市“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现场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现场观摩会工作人员现场演示 ■记者 付先锐 张赛
2020年9月开始,安顺市落实省、安顺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创新“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工作部署,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栋楼宇、每户家庭,提高城乡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全面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021年贵州两会期间,省委书记谌贻琴在参加安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要为人民打算,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创新治理机制、矛盾纠纷化解、维护公共安全上下功夫,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安顺、法治安顺,为把贵州建成全国最平安的省份之一作出贡献。”安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建设,着力抓好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和开展“十户联防”工作,加快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并对工作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
基层社会治理做得怎么样,事关顶层设计落实落地,事关人民群众民生福祉,事关市域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一体运行的有机整体,是安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安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此,安顺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坚决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工作时限和工作要求,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各项措施的落实,全面推进安顺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自2020年9月启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以来,安顺市各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时限、措施和保障。县(区)平安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全力推动落实,工作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西秀区:从“单一防范”到“精准防控” 西秀区充分借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进一步发挥乡村基层基础作用,推动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从“单一防范”向“复合防控”转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智慧城市系统助力辖区管理。西秀区24个乡(镇、办事处)、新型社区和268个村(居、社区)中心建设已全部完成挂牌,三级综治中心推出智慧城市系统管理,通过建立智慧社区治理系统、小天网系统、智慧门禁系统,有效对辖区的重点人员、低保户、租房户等人员进行网上管理,不仅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解决了目前办事处人少事多管理难的窘境。
“全科网格”助力能效提升。西秀区各乡镇办、新型社区相继进行工作部署,安排各村居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进行网格划分,并把之前公安网格、城管网格、旅游网格一并整合进来,统称“全科网格”。
按照就近方便开展联防联治、相互守望、抱团发展的原则,该区完成“十联户”基本单元划分,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社会管理取得新突破。西秀区以深入推行基层社会治理“1+9+N”模式改革为抓手,以全面落实“八单一表”衔接联动机制、推广“十户联防”为载体,在24个乡(镇、办)、新型社区开展“零非访、零刑事发案”村(居、社区)创建,推出“T+1”社区戒毒机制,实现精准管控帮扶。
平坝区:健全区、乡、村“三级”治理体系 平坝区委在三级综治中心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工作。
夯实基础建设。区级综治中心设有群众接待窗口、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抚慰室、视频监控室,相关办公设施配备齐全。区委政法委抽调8人,与其他常驻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专班,确保综治中心每天有人在岗。轮驻部门按照工作安排,每星期轮换一次。全区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参照区综治中心建设标准,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村居(社区)综治中心正在建设完善中。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按照综治中心“着眼于服务方便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特点,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要求,各乡镇、街道将辖区每个村合理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按照“一格多员”的原则,确保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有效提高了基层人口管理、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便民利民服务、开展精准扶贫等工作效率。按照就近方便开展联联防联治工作原则,根据村(居)民居住分布情况,全区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目前划分一级网格95个,配备网格长95人;划分二级网格654个,配备网格员654人。联户工作还在陆续开展之中。
普定县:规范运行精准管理 普定县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确保“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举措有效。
规范建设运行县级综治中心。整合普定县信访局接访大厅、职能部门入驻信访窗口力量等资源优势,按照有阵地、有机构、有台账、有机制、有分布平面图、有保障“六有”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
规范建设运行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各乡镇(街道)充分整合政务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资源力量,确保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运行更加规范、高效。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牌子重新统一标准、规范上墙。
科学划分网格。各乡镇(街道)统筹派出所、综治办、扶贫办等人员,按照长远性和固定性原则,对脱贫攻坚等工作划分的网格进行梳理、整合,结合现在工作实际,科学、规范建立新的网格,并按照《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进行编码。
合理划分联户单元。按照省、安顺市要求,结合具体实际,按照就近原则和方便开展工作原则,科学划分联户单元。同时,以现在开展的人口普查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本辖区联户单元住户信息的排查、梳理,并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为联户单元精准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镇宁自治县:整合资源开展社会治理 镇宁自治县创新“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工作,结合县情,及时安排部署,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整合资源强化中心建设。县级综治中心设置综合性群众接待窗口。整合人员进驻中心,抓好综治、维稳和平安镇宁建设业务工作。强化行业性、专业性调处,进一步健全了多元化调处工作机制,强化了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功能;各乡镇(街道)中心在原有基础上,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科学合理设置服务窗口,进一步完善工作台帐,健全接访、纠纷调处、应急处置等中心运行工作机制;村(社区)中心充分整合村级办公场所资源,科学设置群众接待窗口、矛盾纠纷调解室、监控研判室、心理咨询室。
各司其职落实主体责任。科学划分网格,每个村(社区)设1名网格长,负责协调管理全村(社区)网格化工作;科学划分“十联户”基本单元,在每个网格里根据村(居)民居住分布和小区楼栋或单元分布情况,按照就近方便开展联防联治工作的原则,以实有住户数(含租赁)为基准,将相对集中居住的村(居)民按照10至50户左右标准划分1个联户单元。每户明确一名家庭成员为户主,一个联户单元由本单元内党员、退休干部、治安志愿者、退伍军人、族老、寨老、扶贫人员等选举一名联户长。明确了“十联户”工作职责,要求按“五个一”工作方式开展工作。建立信息排查、研判、风险评估、台帐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关岭自治县:统筹调度压实责任 自“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建设以来,关岭自治县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要求,把“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建设工作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抓紧抓实,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领导高度重视。“综治中心”是全新的综合治理模式,建设及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关岭自治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切实加强对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有关工作的统筹调度,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有关困难和问题。县委政法委带队到各乡镇(街道)实地查看建设情况并当场为乡镇(街道)解决建设困难,有效地推进了该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建设,确保取得实效。结合实际情况,该县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全县综治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关岭自治县创新“一中心一张网联户制”社会治理机制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有序推进。
层层压实责任。该县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一个村(居)一个大网格的标准建设,村支书、村主任任网格长,村(居)下属自然寨、片区为一个小网格,城区按照楼栋进行划分,村寨按照脱贫攻坚农户分布图以相邻的10至15户为一个网格进行划分,城区每个楼栋选择楼栋长为网格员,村寨每个小网格从划分的10至15户中选择一名网格专职管理员,确保划分精准,便于管理。
紫云自治县:“三定”模式确保实体化运行
紫云自治县通过“定位、定格、定责”三定模式,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机构和工作事项。截至目前,全县13个乡镇(街道)174个村级综治中心全已经全部挂牌,
定位——明确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工作目标,以综治中心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合理划分网格,格内科学组建“十联户”群防群治组织,整合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资源力量,受理群众提出的各类纠纷化解、信访诉求、投诉举报、法律咨询、心理服务事项,分类导入办事程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和司法调解组织优势,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工作,实现“一窗受理、多元调处、排查预警、上下联动”目标。
定格——按照《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依托脱贫攻坚下沉干部力量,推进网格化管理。全县174个村(社区)划分为893个网格进行管理。每个网格要配备1名以上兼职网格管理员,兼职网格员由村民小组长、楼栋长、小区物业或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老教师)担任。
定责——严格按照“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要求,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县统筹,镇推动,村落实,格办事,户联防工作部署,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乡),矛盾不上交”。
紫云自治县委平安办组建专项督导工作组,将严肃按有关规定和法律法规追责问责,推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建设,实现实体化运行。
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点带面三级联动 安顺市经开区强化督导、提高认识,强化重点、突显成效,强化宣传、重在参与,强化奖励、提振精神,多举措开展“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
区级“航船舵”统筹。区党工委深度谋划,坚持目标导向,尤其是“十联户”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以幺铺镇阿歪寨、星光社区家和明珠苑等为先行试点,在巩固试点成果的情况下,以点带面,实现“十联户”工作全面开花。
镇办“风向标”助推。镇(办)党委承上启下、责任上肩、全力部署,针对农业、文旅、军工等功能区建立不同的服务管理模式,立足实际对网格和联户组进行细化、优化,将相对集中居住的村(居)民按照10至30户左右标准划分基本单元,在本单元内的党员、退休干部、治安志愿者、退伍军人、族老、寨老、扶贫十大员等人员中推选一名联户长,两名副联户长,推动落地见效。目前,全区划分联户1690组,落实配备联户长1690人,副联户长3380人。
村居“压舱石”落实,通过村(居)支书尤其是兵支书“主心骨”带动,其他党员干部自荐为联户长,主动融入推动,促使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力量不断汇聚,治理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建立联户微信群2000余个,以微信群为载体,每个联护单元创建微信群交流平台,及时掌握回应群众所需所想所盼。
黄果树旅游区: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黄果树旅游区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有序地推进创新“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各项工作。
组建“一中心”,从区到镇到村都组建了综治中心,每天有专人值守,及时解决矛盾纠纷,向群众提供接访、调解、公共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服务,实现群众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使中心真正成为老百姓遇到问题“找个说法”的地方,不断提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能力。目前,成立区级综治中心1个,镇级综治中心3个,村级综治中心31个。
编制“一张网”,以自然村寨为主,根据居民户数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每个网格均配备网格长、网格员,网格长主要由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网格员的配备可由村支两委成员、小组长及热心村级公益性事业的人员担任,同时,强化各级各部门的协作,按照“全科网格”的要求,强化部门协作,共同承担服务管理职责。
目前,全区共划分为39个网格,共配备网格员180名,其中黄果树镇网格员50名,龙宫镇网格员86人,白水镇网格员44人。
构建十联户。以原有村民小组为单元,按照就近、合理、方便的原则,将相对集中居住的村民按照10户标准划分为1个十联户单元,每户以户主或者长期在家的家庭成员为户主,联户长由村民小组长、户内中共党员或者志愿者、极热心较年轻的群众担任。目前,全区共有十联护长702名,其中黄果树镇509名、白水镇54名、龙宫镇13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