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在为民服务中坚守初心
——贵阳贵安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笔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

在贵阳市民商事案件调解中心,调解员正在调解一起矛盾纠纷。

贵阳交警打造的“斑马信用”便民平台

户籍民警为群众办理跨省通办业务

  ■记者范良丽高艳飞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贵阳贵安政法系统把强化为民服务作为检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的重要标尺,以最实举措抓成果转化,持续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做暖心事,着力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26万人次大走访深入群众
  近日,一面写有“工作细致态度亲和、执行有力为民服务”的锦旗,通过邮寄的方式从重庆送到了贵阳市中级法院执行局办公室。
  锦旗的背后,是贵阳市中级法院结合实际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执行立案服务中心“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收取等举措减轻当事人负担的积极探索。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贵阳贵安政法系统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以最实举措抓成果转化,切实体现为民服务。
  要为群众办实事,首先要了解群众需要办哪些事。
  贵阳贵安教育整顿办统筹推进政法系统“大走访”成果转化和“察民情访民意”调研活动,常态化统筹“我为群众办实事”集中调度、集中策划、集中宣传。
  贵阳贵安政法系统一方面坚持开门整顿,做到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等各类代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或开门评警座谈会,畅通问题线索渠道,另一方面,派出人员深入群众中间,听取建议、收集问题。
  据了解,3月1日以来,贵阳贵安政法系统累计派出走访人员268215人次,共收集梳理问题建议2813条,其中2302条已解决,338条正在解决,其他处理173条,切实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各司其职政法服务更合民意
  “我们会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把相关链接发送给当事人,当事人收到手机短信后点击进入链接,就可以获取电子版诉讼费缴费通知单,然后通过扫描通知单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缴纳诉讼费。”贵阳市中级法院技术室网络安全科科长欧阳修河一边通过电脑操作诉讼费(罚没案款)“指尖缴费”系统一边介绍说。
  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贵阳市中级法院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始终,依托开发建设的诉讼费(罚没案款)“指尖缴费”系统,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升诉讼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法院系统开发建设诉讼费(罚没案款)“指尖缴费”系统,实现当事人缴纳诉讼费“一次不用跑”的目标。今年3月至今累计共有4148笔案件诉讼费、26笔罚没款通过该系统进行了缴纳,总金额累计6200万余元。
  诉讼费(罚没案款)“指尖缴费”系统不仅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也减轻了法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于当事人和法院来说都是双赢的事情。
  贵阳政法单位在教育整顿中谋深做实,依托大数据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大数据运用新路径,推出一系列为民服务新举措,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服务标准,让政法服务更加合民意、暖民心。
  检察系统以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来信+来访+网络+电话”综合平台。
  公安系统针对群众反映办证难办证慢的问题,建100个智慧警务室,自助式、全天侯为群众办证提供服务;针对群众反映的“车驾管业务办理难”问题,自行研发“斑马信用”APP,目前已注册73万余人,283万人次享受到“数据跑腿”带来的便利。
  司法行政系统通过减证便民行动全面实现“一窗通办”“全程网办”,网上可办率达到100%。
  在大数据的加持下,更加高效便捷的新方法、新举措、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调解和民”解民忧
  近日,贵阳市北大资源梦想城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观山司法所、观山派出所、观山街道办事处、村(居)法律顾问成功调解了一起因房屋漏水致使楼下房屋受损的邻里侵权损害赔偿纠纷。
  此前因双方当事人对赔偿金额未达成一致意见,受损方一度投诉至市长热线12345平台寻求解决,梦想城调委会在得知此事后,主动介入,一方面积极与当事双方联系了解详情,另一方面进行实地调查走访,从情理与法理两个方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最终当事双方达成协议,矛盾纠纷得以化解,切实为老百姓解决了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北大梦想城社区紧邻贵阳北站,人流量大,矛盾纠纷易发。北大资源梦想城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今年4月新成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它的成立对于解决北大梦想城社区及其周边矛盾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调解是化解纠纷的捷径,也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更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有效途径。
  贵阳市司法局将“调解和民行动”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抓手,3至5月,全市各区(市、县)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5140件,调解成功3896件。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726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32件,预防纠纷102件。
  建立民商事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11个,实现市区两级全覆盖。在南明区挂牌成立花果园、河滨等18个矛盾联动调解中心,覆盖全区20个乡(街道),共聘请专职调解人员27人,兼职调解员25人,今年3至5月共调解630件,调解成功502件。
  乌当区成立了区级矛盾纠纷联动调解中心,配备专兼职调解员20名,调解辅助人员7名,今年3至5月接收调解案件336件,调解286件,调解成功102件。
  此外,贵阳市还建立了6个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招募专职人民调解员11人,兼职人民调解员41人,3至5月共受理医疗纠纷26件,调解成功13件,终止调解3件。
  深入推进民事案件人民调解工作,3至4月,全市民商事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接受法院委派案件8176件,调解5213件,调解成功2008件,司法确认1011件。
  调解前的“剑拔弩张”转变成调解后的“和颜悦色”,一件件调解成功的案件带来的是矛盾双方关系的缓和,利益的均衡,共同构建起和谐社会,美好家园。
  “团圆行动”让13个家庭再圆满
  6月24日下午,在乌当公安分局举行的认亲会上,头发花白的陈仕祥、胡家顺夫妇与走失29年的儿子陈代荣(现名苌志勇)相拥而泣,这场相隔10585个日夜的思念终于在公安部门的努力和一家人的坚持下寻得归处。
  1992年4月的一天,陈仕祥夫妇中午务工回来后发现年仅8岁的陈代荣不见了,夫妇俩找遍了所有能找的地方均不见其踪影。于是夫妇两人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
  张贴寻人启事、登报纸、运用人脸比对系统、发动群众参与寻找……警方用了各种手段,多方查找未果。
  时间一晃29年过去了。
  2019年12月9日,陈仕祥夫妇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在“宝贝回家”网上注册登记寻找陈代荣,并在甘肃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采集血样并登记DNA实验室,夫妇俩的身份信息也被录入到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
  今年6月8日,在全国“团圆行动”会战中,日常加班的DNA实验室民警在工作中发现,29年前失踪儿童苌志勇的DNA信息与陈仕祥、胡家顺二人的DNA信息比中,双方符合遗传关系。
  得此消息后,乌当公安分局民警立即联系了陈仕祥、胡家顺二人采血比对,并送甘肃省公安厅核实,经甘肃省公安厅DNA室复检,确定符合亲缘比对关系。多番辗转,核实了身份信息,确认了苌志勇就是1992年失踪的陈仕祥夫妇之子陈代荣。
  失散29年,陈仕祥夫妇与儿子陈代荣终于团聚,一家人得以一了夙愿。
  并非陈代荣一人得以与家人团聚。在贵阳公安机关的帮助下,更多与家人走散的孩子回到父母的怀抱。
  据了解,今年以来,贵阳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部署认真开展“团圆行动”,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截至目前,贵阳公安依托“打拐DNA系统”和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找回了13个被拐儿童,让13个破碎的家庭得以圆满。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贵阳公安机关多措并举,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关注实事,针对群众反映办证难办证慢的问题,建100个智慧警务室,自助式、全天侯为群众办证提供服务;针对老年人办理群体,全市10个出入境办证大厅均实施六大便利措施。
  紧盯难事,针对群众反映的“公民身份信息录入错误”问题,全面梳理排查135件,已纠错114件。
  谋好要事,针对执法监督不全面、不到位问题,建立“案管中心”,对办案活动自动归集、智能调取、全案回溯,实现对民警办案行为的监督管理。针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案不究以及推诿扯皮、冷硬横推、庸懒散拖等痼疾顽症,研发贵阳市警务监督系统,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执法执勤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聚焦大事,向涉网违法犯罪发起总攻,电信诈骗案件破案数、刑拘数、挽损数等关键指标均在全省排名第一,有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点滴事彰显为民初心
  近日,乌当区综治中心接到群众反映贵阳东站培席寨路口有大树横倒路上,阻断了过往车辆通行,乌当区综治中心立即将该情况(案件)派遣到所在街道。
  新光路街道办事处接到案件后立即到现场核查处理。
  20分钟后,横倒路中的大树被移走,路面恢复正常通行。
  该案件从群众发现情况上报、平台跟进、分派处理回应,到案件处置完毕用时不到半小时,极大地提升群众满意度。
  6月17日21时许,白云区一网格民警陈松带领辅警队员曹鹏、冷桂华在辖区内巡逻时,接到群众吴某羲报警称:“有群众将钱包遗落在自己位于步行街的店内,需要民警帮助找到失主”。
  接警后,陈松立即带领辅警队员赶到现场找到报警人吴某羲。
  了解情况后,陈松将失主的钱包打开,在里面找到失主身份证并成功联系上失主罗某飞。
  十多分钟后,罗某飞从陈松等人手里领回了丢失的钱包。
  类似这样的小事琐事每天都在不断上演,点滴琐事的快速处置,彰显政法部门的为民之心。
  如今这项工作,已经变成了一项项具体的举措和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24小时智能自助警务室能让群众在几分钟以内自助完成身份证办理手续;“贵阳保安管理云平台”从提出备案申请到办结全程无纸化,实现了保安从业单位“零跑腿”的服务承诺;“一体化”收戒、脱毒、治疗、教育、帮扶、评估全流程戒毒管理模式,实现了吸毒成瘾严重人员收戒率100%,病残吸毒人员收治率100%;探索建立律师远程视频会见新机制,解决律师“会见难”,节约工作时间及相关费用,为律师有效辩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我为群众办实事”既是此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规定要求,也是长期以来政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
  据悉,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贵阳贵安政法系统将进一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强化系统牵头抓总、统筹指导,关键落脚在“办实事”上,着力为群众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FZSHB.CN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